沸沸揚揚的長照支付制度
昨天的新聞揭露了,衛福部12/25召集各長照專業領域代表,說明長照給付及支付標準草案,內容包含照顧服務(居家、日間照顧、家庭托顧)、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細看內容,從照顧計畫到服務提供全加碼調整,跟過往最大的不同是按「服務項目」支付。
從衛福部在12月25日匆匆公佈召開說明會,希望107年1月先上路,3個月再檢討,整體來說長照的服務費用做了非常大的轉變,轉向按每種服務分開計費,每位長輩經過長照評估之後會有一個失能等級及額度:使用時按照照顧計畫的執行,執行服務的單位再像政府請求支付。因此在現階段預估會面臨的幾個挑戰:
1. 民眾對於新制度的理解需要時間
對於使用中的17萬多的長輩需要有一些時間讓新舊制度可以被理解與接受,過去10年來長輩知道每小時自付額60元,新制度相較過去是額度提高了、複雜了、可以在額度內多元使用,但這些需要重新讓民眾、讓使用者了解。
2. 資訊系統應同步上路
承前項所言,目前制度是比較複雜的,說明會也提到資訊系統無法同步上路,雖說台灣健保初期資訊系統也同樣未一起上路,但長照與健保不同的是,長照的照顧包是有額度的,健保對民眾來說是沒有上限額度的。
3. 在照顧費用上仍欠缺周延考量
如在居家服務的服務項目支付有調高,自負額降至16%,仍付60元跟過往一樣;但喘息服務仍維持30%,民眾會比目前負擔多恐影響民眾使用意願。
4. 城鄉差距應該更完整考慮
新的照顧服務支付辦法雖有考慮到原住民地區及離島,但依本聯盟的偏鄉輔導過程發現偏鄉資源不足,應將偏鄉列入考量(譬如嘉義縣大埔鄉、新北市石碇的水庫區等),建議將偏鄉地區更完整定義,並可比照交通接送分級支付。
5.創新服務--小規模多機能服務應落實理念
建議支付制度要朝能落實整包支付概念,落實同一組人服務同一組長輩的理念。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