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機島 給台灣農業一個讚
【記者王薏慈、林容伊、簡琬真/台北市報導】台灣農業供過於求的問題每年都會發生,為了不讓價格過度低廉,農民會將農產品耕鋤以作為肥料,減少供給以抬高價格。台灣農業讚推動四大行動,試著讓農產品免於耕鋤的命運,並推動小農轉型做有機農業,採用自然農法友善環境。
四大行動 走進有機農業
台灣農業讚為一個在愛樂活社會企業下的公益專案,創辦人張佑輔原在IBM上班近八年,曾待過軟體部門、業務事業群與行銷部門。專案產生的契機為八八風災發生之後,張佑輔與志工夥伴到部落做志工,時逢部落發展有機農業卻因風災面臨滯銷問題,於是因緣際會幫忙銷售這些蔬果,後來甚至每週上山幫忙配送等相關工作。深入走進農業生態才發現農產品供過於求的問題,以及有機耕種率與糧食自足率比例逐年降低,張佑輔才有了離職創業的念頭,爾後辭去在IBM穩定的工作,專心做關於有機這方面的事。
剛開始都是在專頁上宣傳農產品,後來團隊慢慢聚焦討論出打造台灣有機島的理念,整合了四大方向,分別是號召志工參與查證、企業推廣共同購買、食農教育從小做起、小農契作共生共農這四個方向。
號召志工 參與查證
在推廣有機的過程中,張佑輔發現信任是關鍵問題,消費者要如何信任他買的東西是有機的?為了讓大家對有機農業產生信任,台灣農業讚邀請人們一起拜訪農友、也號召志工與農友做親身訪談,將故事放在專頁上,透過建立連結使人們對農友產生信任,也對農產品多了一份不同的信賴感。台灣農業讚每個月會舉辦一次活動,邀請農友帶著他們的農產品與大家分享、推廣,像是「阿公的香水檸檬」活動,創辦人郭博裕帶著採自然農法栽種的檸檬來到現場,分享栽種的過程、成果,藉由雙向連結產生信任,在銷售上也有較好的成績。
台灣農業讚每月一次邀請農友參加活動,推廣自己的有機農作物,並開設直播同步分享。攝影/王薏慈
企業推廣 共同購買
張佑輔以前在IBM是做企業拜訪相關的工作,以往工作上認識的企業人脈都是向他買電腦,現在則向他買水果等農產品。台灣農業讚開拓新的銷售通路,向企業內部資工合作,揪團購或推廣以達到更多的交流與銷售成績。
食農教育 從小做起
張佑輔認為,如何讓下一代也重視農業的產出,關心食物的來源是很重要的。他的兩個小孩子,從小盡量都吃有機的食物,他發現小朋友對於食物的辨識度越來越豐富,也對有機農業有一定概念,更不常生病感冒等,身體強壯就不容易生病更不需要吃藥,他相信這是攝取好的食物所帶來的善的循環。
台灣農業讚與華光智能發展中心華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一同推廣一月一市集,邀請友善農夫參與擺攤,現場的DIY活動吸引親子跟大自然接觸學習、重啟對食物的認知。
小農契作 共生共農
台灣農業讚專頁一年的觸及率約有一千五百至兩千萬人,數字龐大的觸及率下卻鮮少在專業賣東西,一方面為農友不多,常常一賣就缺貨;一方面為消費者對有機的認知要被建立起來,否則最後對於農產品一樣是用金錢做衡量。台灣農業讚在生產與行銷之間做平衡,打造與農友共生共農的關係,避免過度行銷造成農友生產負擔。
參加「阿公的香水檸檬」活動民眾試吃有機栽種的檸檬、檸檬果乾、檸檬片等,現場農友介紹栽種方法、心得分享等。攝影/林容伊
改變人心 喚醒農村對台灣人的價值
張佑輔將志工團分為三個組別,獨立媒體組、整合行銷組、育成加速組。獨立媒體組包括管理粉絲團以及官網,在整個專案中扮演著倡議的角色,這些媒體並不是為了幫農友賣東西給消費者的一個通路,而是藉由社群網路的力量,提供不同面向的資訊,讓閱聽者思考、了解真正的有機。台灣農業讚實習生陳昕妤說,在管理粉絲網站中能得到較高點閱率與迴響的,通常是具有故事性的。網站時常分享農友轉換跑道來做了農業,或是創造不同品種等故事,台灣農業站轉貼或採訪這些農友的故事,同時也傳達農友的理念出去,在閱聽者與農友間,需要的不是買賣的中盤商,而是一個媒介能夠確實了解食物來源,因為認同所以支持,進一步用吃來改變台灣。
張佑輔認為台灣農業讚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做一個倡議的動作,並不是在網上賣東西,賣東西只是讓農友生存的手段,改變人心才是台灣農業讚要做的事情。攝影/林容伊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