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遠山呼喚 點亮尼泊爾貧孩的未來

2017/08/16 20:00
4,921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記者王亦信、張展嫣/台北市報導】二〇一五年尼泊爾廓爾喀發生大地震,無數村民失去了家園,孩童輟學率高達三分之一,男孩得外出打工、女孩則早早嫁人。儘管有不少援助物資,台大經濟系林子鈞和蔡宛庭卻看到未被填補的缺口:教育。也因此他們成立「遠山呼喚」,推出了資助人計劃和極光計劃,希望幫助尼泊爾孩子獲得受教育的機會,「遠山呼喚要走的是一條漫漫長路,長期支持每一位孩子的教育之路。」

照片

尼泊爾山城廓爾喀的小孩,有著純真的笑容。 照片由遠山呼喚提供

邂逅尼泊爾貧孩 台大生創辦社會企業

七年前,十七歲的林子鈞第一次踏上尼泊爾的山城廓爾喀,跟著國際志工團隊在當地停留十五天。儘管那幾天他和尼泊爾孩子朝夕相處,但短暫的交集過後,又岔開來再無關係。但那一張張廓爾喀孩子的臉,卻始終在他心中揮之不去。

「我到底改變了他們什麼?」讓他陷入沉思的是,原本去當國際志工就是想教給當地小孩知識,卻發現好像自己得到了很多,小孩卻依舊繼續原本的生活。服務這件事,到底是對誰好?

照片

七年前的尼泊爾服務經驗,讓林子鈞有了創辦遠山呼喚的念頭。 照片由遠山呼喚提供

四年後,林子鈞在一次經驗分享會上,講述了他對國際服務的遺憾和理想,而他台大經濟系的同學蔡宛庭就坐在聽眾席。同樣有兒童教育服務經驗的蔡宛庭,十分認同他的理念,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創辦「遠山呼喚」。

正當這群滿腔熱血的大學生,在台大社科院交誼廳徹夜討論、籌劃時,二〇一五年四月,一場大地震突如其來地在尼泊爾發生了,而震央正是林子鈞心心念念的廓爾喀!想到遠方失去了家園的尼泊爾人,更加堅定了他們把遠山呼喚做好的決心。

資助人計劃 為小孩募學費

二〇一五年六月,遠山呼喚發起了「資助人計劃」。尼泊爾孩子一個月所需的教育資助金是六百元新台幣,因此只要十個人每月願意付出六十元,就可以負擔這筆學費。他們從呼籲身邊的同學開始,到運用網路社群行銷,短短兩個月就號召兩百五十個大學生,募得一萬五千元資助金給廓爾喀的小孩。

透過遠山呼喚架設的網站,資助人可以查看被資助小孩的狀況,包括他的健康程度、上課出席率、近期成績、而每一筆經費都有父母簽名,確認落在孩子的教育資金上。這些詳實的紀錄,是由當地的三位尼泊爾青年社工協助完成的,他們會逐一前往每一位孩子的家進行記錄,並定期為孩子拍攝影片。

而每一個孩子的資助都是五年,蔡宛庭說,因為尼泊爾學制的緣故,高中的學費十分昂貴。而這五年的資助,恰好讓家庭有充足的時間存下未來的學費。到今天,「資助人計劃」已經讓一百〇九個孩子受惠,約五百人成為資助人,「我們希望讓每一位孩子感覺到自己被支持,並且是值得為自己放手一搏的」蔡宛庭說。

照片

透過網站,資助人可以查看尼泊爾小孩的狀況。 照片由遠山呼喚提供

極光計劃 帶台灣青年深入尼泊爾

「孩子們回到學校了,旅途才正要開始。」二〇一五年的七月,「極光計劃」誕生,培訓第一線的志工人員,利用寒暑假時間到尼泊爾服務十五天。極光計劃希望跳脫國際志工被動的服務形態,而是主動的思考當地問題,成為改變孩子動力之一。

也因此極光計劃要求隊員在行前四個月開始培訓,了解當地的狀況,也邀請往期的志工分享經驗,也訓練志工訪問和調查的能力。蔡宛庭說,到當地只有短短十五天,志工不是來體驗的,而是來幫當地孩子真正解決問題。

每次出隊,她對尼泊爾的理解又更深一層。一次蔡宛庭和隊員背了上百本英文書,想要捐給尼泊爾的小學。到了之後,卻發現那裡不缺英文書,只是老師不知道怎麼運用資源,孩子也不知道怎麼閱讀。蔡宛庭恍然大悟:「他們不是缺少資源,而是缺少方法。」

極光計劃的志工們一開始用說故事、請孩子閱讀等方式,引導孩子主動打開書籍。不少孩子閱讀深度受限於單字理解,志工們把圖書根據難易度分了三個等級,有針對性的給孩子閱讀,並要求他們寫讀書心得,志工還手把手教孩子怎麼查字典。

不僅如此,志工還與師生一起,把學校空的教室整理成圖書館,並教會當地老師如何分類書籍,以及如何管理圖書,與教學融合,擬定出一套書籍使用方式。

照片

遠山呼喚的志工們幫助當地小學修建圖書館。照片由遠山呼喚提供

至今極光計劃已經舉辦兩個梯次,帶領超過九十位台灣青年到尼泊爾,幫助了尼泊爾四所學校共五百個孩子。每次出隊會向志工收取報名費用,逐漸成熟的運作,也讓這筆經費成為了團隊主要的獲利模式。

「極光是在最深的黑夜才會出現的,白天來臨就會消逝。」蔡宛庭希望遠山呼喚對於尼泊爾孩子來說,就像極光一樣,在最需要的時候會出現,直到他們能夠自力更生,便完成了使命。

教育改變未來 家長態度是關鍵

「台灣小孩第一天上學,可能是哭著去的。但當尼泊爾的小孩知道,這是他最後一天上學時,卻是哭著離開的。」

大部分台灣人能接觸到的貧窮,也許只是偏鄉的場景。然而在尼泊爾廓爾喀,貧窮似乎是一種常態。下了飛機,從首都加德滿都搭大巴需要六小時才抵達,沿途盡是陡峭山路。「以為自己就要掉下山了」,驚險的旅程,蔡宛庭不禁感歎每次平安歸來都是上天保佑。

而孩子,就生活在這裡。每天他們穿著破爛的拖鞋,跋涉泥濘的山路去上學,路程要一個小時。學校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十幾個孩子擠在小小的教室,沒有窗戶、沒有電燈、更沒有台灣小孩習以為常的電子設備。然而這些孩子臉上清澈的眼睛,以及對讀書的渴望,都成為了她生命中難以忘懷的定格。

照片

上學,對尼泊爾小孩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照片由遠山呼喚提供

即便一個月學費只要六百台幣,上學對大部分孩子依舊是奢望。因為當地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去上學,家裡就少了一個幫忙勞作的人。因此,尼泊爾的男孩會下田勞作或外出打工,而女孩則是早早的嫁做人婦。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小孩在遠山呼喚的幫助下,得以繼續完成學業。其中有一個叫阿尼斯(Anish)的單親家庭小男孩,今年十歲了,本是個頑劣的小男孩,受到遠山呼喚資助後,他回到學校上學,慢慢的喜歡上讀書,還考了全班第二名。

更讓蔡宛庭心疼的是,因為Anish Guruug家實在太窮,連蠟燭都買不起,太陽下山後他就只能去鄰居家讀書,或是在路燈下把作業寫完。有時碰上下雨不能出門,Anish Guruug還會因為不能讀書而傷心大哭。

Anish Guruug的媽媽也始終堅持讓孩子受教育,還從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抽出一筆錢給他讀書。但蔡宛庭遇到的另一個叫蘇絲米塔(Susmita)的女孩,則沒那麼幸運,她的家人反對她去唸書,一直讓她干活,這導致Susmita在校成績很差,一直留級。

「家長的態度,是影響孩子繼續求學的關鍵」,為了尼泊爾家長的觀念,告訴他們教育是改變這些孩子人生的唯一途徑,遠山呼喚二〇一七年寒假在尼泊爾辦了親子講堂,邀請尼泊爾在首都念大學的學生,講述他們因教育而脫貧的故事。也告訴父母怎麼樣提供適合的環境給孩子,「當天出席的媽媽們圍成一圈,很多人聽完都有所觸動。」

照片

志工和當地的居民溝通對話,把教育的理念帶給他們。 照片由遠山呼喚提供

呼喚更多同路人 讓遠山不再遙遠

讓蔡宛庭感動的是,越來越多的夥伴加入到遠山呼喚的團隊。還有護理系的學生參加完極光計劃之後,打算成立一個關於護理人才的團隊,長期到尼泊爾服務,提供基礎醫療衛生知識教育。

網路超高人氣的輔大鬆餅妹余思樺,也是其資助人之一,更幫助他們分享推廣給許多人,「真的很感動,覺得大學生可以付出自己是很棒的事情!」余思樺說。

照片

遠山呼喚是蔡宛庭生活的重心,她也樂在其中。 攝影/張展嫣

既要管理遠山呼喚,同時也正在讀大四,蔡宛庭笑說自己沒有兼顧好課業。但她享受這條充滿挑戰性的路,也感謝一路上遇到許多人給予鼓勵和支持。

目前遠山呼喚已經有了粗略的運行模式,但能不能長期穩定運作也還是未知數。他們也在嘗試不斷尋找新的方向,積極突破。但有一點是十分確定的:「未來,遠山呼喚也會陪伴更多尼泊爾的孩子,為他們蓋一條路,一條長期教育的路。」

 

延伸閱讀

輔大生到非洲衛教義診 改善當地醫療環境

飛「越南」關 國際志工新選擇

農學專業 助尼泊爾居民保存食物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