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改造規畫師 打造良好生活環境
綠洲改造規畫師 打造良好生活環境
台北市文山社大積極投入氣候變遷在地行動,在市府都更處的支持下,與相關產學單位辦理「洪水來臨前--綠洲改造規劃師工作坊」系列課程,培訓社區空間改造規畫師。
7月1日在文山區武功國小的「水患空間與都市綠地規劃策略」課程中,主持這場次的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劉柏宏榮譽理事長,解說空間規劃師及其工作。
劉柏宏(一)
這個綠洲規劃師或是社區規劃人才,這個起點大概要從空間的角度開始。從空間的人才來看,第一個先要對空間的元素,要有一點認識。
培練基本上來講,對於空間上面來講,就會對於環境的元素,要有一點認識。這是體驗,我們空間規劃師要先更敏感。
第二個就是要把它講出來,或是畫出來,或是看到它的問題在那裡。空間規劃師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到空間的問題,然後再集中自己的經驗、智慧、創意,把這些問題解決。
這些問題解決,第三個就是要跟大家一塊兒討論。因為你看到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後面應該要有更多人討論,這個問題才能夠是公共的。因為那個不是自己住家個人,公共問題要公共討論。
所以規劃師大概起碼要有這三個技能。就是要理解、要技能、要有開放的心胸跟別人溝通。
社區營造、綠地空間規畫需配合在地環境特性,劉柏宏榮譽理事長說明文山景美地區的自然、歷史與人文環境特點。
劉柏宏(二)
依山有它依山環境的政策。在文山景美這個地方,因為剛好由公館的介面來看,是對這個市區的機會。另外就是它的文史的過程,又有特別多的水系,
還有跟山很接近的系統。所以我在這個地方做了兩三年,發現了這個特質,變成是一個示範性的過程,跟示範性的了解。社區可以透過這個過程,了解自己環境的特色。這個過程可以建構出來以後,有一個很好的經驗。以後推動依山地區綠洲的規劃概念,可以到信義、內湖、南港等等地區作示範。因為這裡社大的系統跟社團的系統滿完整的,所以這裡是人的特質作示範的推動,有它的很好的基礎。
劉柏宏老師長期參與文山區依山小綠洲Open Green計畫,進行了環境踏查、訪問居民耆老、了解地方文史、盤點綠地空間改造Open Green潛力點,並選出數處舉辦活動,與居民溝通社區閒置空間改造規畫構想。兩年多來,他也感受到社區居民的改變。
劉柏宏(三)
在這兩三年我發現到,現在在社區裡面,文山景美地區的一些社團跟民眾,都得到還不錯的反應。一般民眾很多都開始也慢慢累積到里長那邊,所以最大的改變就是幾個里長受到民眾的影響,所以里長也主動跟我們討論我們的想法,比一比再做更擴大的影響。例如說萬和里里長,他有一個點在公園開蓋了後,水可以看到了。他現在的很多創意都是在那裡開始。希望不管是社區公園,把原來的文史找回來。社區的公共空間也可以做這樣的園區。
所以我覺得這兩三年,就是不斷的討論、游說、見證看到它改變的好處。里長就會比較積極地來主動跟我們討論。用點的概念影響到用面的概念有一個很好的基礎,得到比較好的反應。從剛剛的例子可以看到的現象。
鄭秀娟校長:
所以各位這ㄧ套,可以確實是任何人想要參與,想要表達他的方法,他的想法,我們是專業的團隊,其實是可以想辦法讓整個是可以參與的。
最主要的一點是要跟大家講,跟著劉柏宏老師,不怕沒有事做;跟著(文山)社大,不怕沒有夥伴。
謝謝大家
「洪水來臨前--綠洲改造規劃師工作坊」邀民眾參加,培訓社區綠地空間改造的種子與動力。景美地區三面環山,還有溪流、水圳,但長期開發與都市發展,原有環境樣貌早已改變,面對未來極端氣候及可能的水患威脅,必須及早應對處理,希望民眾能了解這一課題,並積極共同參與社區綠地空間改造工作,假以時日將看到成果。
文山社大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 邱明 笑閱人生 台北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