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大結合社區 學員心態需積極

2009/06/03 23:52
3,691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柯柔伊/嘉義報導】

  國內社區大學成立的目標為培養當地人才,讓學員將在社大所學習的技能帶回社區應用。多數學員認為社大的創立能增加社區的學習資源,並認同社大開辦至今,皆有達到開設多元課程、滿足學員學習的需求。然而,對於社大與社區能否確實結合,學員前來上課的心態,是影響社大能深入社區的主要原因。

  「在來社大上課以前我比較容易鑽牛角尖,但是上過士林社大提供的『愛心大使成長營』課程後心胸變的比較開闊,也比較不會斤斤計較。」士林社區大學學員楊秀麗說。由於現今社大終身學習的概念在社會上逐漸普及,對多數學員而言,社大是一個提供課程的學習場地,學員能在社大習得知識,而社大的功能也合乎多數學員的需求。此外,除了認同社大提供的多元課程,社大所提供的廣大人脈也是學員願意加入的主要原因。「在社大可以認識很多跟自己不同領域的人,在課程結束後我和同學還是會繼續聯絡,有些到現在已經是好幾年的老朋友了。」士林社區大學學員羅美玲說。多數學員在加入社大時也預期能認識新朋友,在自己熟悉的人際關係外新增人脈網絡。
 
  多數學員對社大的需求為學習課程,但對社大而言,社大當初所設立的目標不僅止於提供學員課程,更包含「知識解放」、「終身學習回饋鄉里」等目標。社大除了提供基礎課程與師資讓社區民眾前來學習,更期許這些社區人才在培育課程結束後,能將所學帶回鄉里並加以運用。此外,由於社大的學員以退休人士居多,認為社大課程性質較為輕鬆休閒,有些已退休的學員並不願意額外花時間投身社區議題,因此,如何凝聚這些學員的社區意識是社大的主要課題。「我們社大約有7成的學員已經退休,要讓已經退休的人再度對服務社區產生興趣,是我們覺得比較困難的地方。」嘉義社區大學執行長陳柏濡說。為實現「終身學習回饋鄉里」的理念,社大鼓勵學員在培育課程結束後,將自己在社大所學的技能帶回社區,讓社大不只為學員授課,更能藉由學員間接為社區居民上課,使社區大學成為提供人才來協助社區發展的機構。

  社大與學員雙方的需求是否平衡,著重於學員結束培育課程後是否願意回饋社區。由於多數學員只想單純上課,並不願意在課程結束後回到社區服務,因此,社大回饋社區的概念也難以實行。「大部分的人在學習上較為保守,都還是傾向在教室聽完就好,真正有做到回去社區授課的學員還是少數。」士林社區大學副校長張禮修說。也由於多數學員對社大的需求僅止於上課,並無充分了解社大預期學員回饋鄰里的目標,因此當學員參與課程之後,了解社大與自己當初預想有所不同,便容易對社大感到失望而放棄社區回饋。

  社大回饋鄉里的理念能否落實,在於學員需要了解社大運作的制度,校方也須向學員清楚規劃出社大對學員的需求,瞭解彼此的想法,才能讓社大培育人才,使社區提供教學環境的目標更容易實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