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憂鬱 擔憂未來生涯發展
標一:大學生學習自主 埋下壓力因子
許多大學生,面對成年之後,接踵而來的壓力,開始出現憂鬱傾向,在看似自由開放的校園中,大學生的鬱卒,其實更需要被關注。
董氏基金會網通組組長 謝秉廷:「12到18歲青少年,每四個裡面會有一個明顯憂鬱情緒,大學生裡面每五個會有一個有憂鬱情緒。」
標二:未來生涯發展 成為憂鬱主因
依據董氏基金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2.2%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困擾,幾乎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憂鬱症,而大學生普遍造成憂鬱的五大原因,多來自“未來生涯發展”及“與異性交往”、“人際互動”及:“金錢”居多。
大學生:「自己想的跟同學想的,就會發現都會不一樣。」
大學生:「跟家裡吵架吧。」
馬來西亞僑生:「想家的時候吧。」
董氏基金會網通組組長 謝秉廷:「台灣,我們的國家心理健康促進的經費,連一個飯團都買不起,一個人分到的經費才不到25塊。」
標三:大學生憂鬱症 藉諮商走出陰霾
大學生罹患憂鬱症,不同於其他年齡層所表現出的症狀,部分會出現暴飲暴食、嗜睡等,在人際上則會減少與同學的往來,及缺課次數增加,而我們能夠做的除了“傾聽與陪伴”,還可以借助學校的諮商中心及精神科醫師,來協助他們走出憂鬱的陰霾。
記者 黃愔晴 林欣慧 台北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