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恆瑄、李宥潔/新北市報導】愛兒藝坊身心障礙親子表演團在教練指導下,以專注的神情賣力敲擊樂鼓,練習時每位團員臉上綻放著笑容和興奮的神情,他們或許無法用言語清楚的表達自己,卻透過樂鼓的每個節奏,敲出他們的心聲。這個團隊不僅具有凝聚力,更讓他們再次找到自信。
愛兒藝坊每週週五固定團練,孩子專注於每個練習節奏。 愛兒藝坊提供
身心障者團體學習 融入社會
愛兒藝坊是由一群心智障礙孩子的家長,自主性組合而成的親子表演團隊。原先家長擔心孩子的情緒和行為無法適應社會規範,且無法承受異樣的社會觀感,因此於二〇〇三年創立愛兒藝坊。由林玉娟女士擔任團長、中華音體教育發展協會教師白婷萱擔任教練,藉由太鼓訓練孩子的節奏感,讓孩子能融入團體常規,增強適應能力和團體默契。愛兒藝坊每周周五固定團練於板橋西安里活動中心,家長吳慧琪說:「在這裡能夠感受到滿滿的愛與關懷,因為有著共同的背景和同理心,彼此就像家人一樣,孩子也非常樂於太鼓學習,學會適應團體規範。
休息時間依然毫不間斷的練習。 攝影/張恆瑄
練習在於毅力不在速度
愛兒藝坊透過一次一次的開課練習,不僅訓練孩子的平衡感及專注力,更讓人看見孩子不一樣的一面。教練白婷萱說:「在過去的教學生涯中,從未接觸身心障礙孩子,五年前是我第一次接觸身心障礙的孩子,在教學方式上需要很大的調整,他們的學習進度慢於一般孩童,通常花費三個月即可練成的曲子,對他們而言,則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然而,我要求他們的標準與一般人相同,甚至更高,身心障礙的孩子最大的特點為耐操,他們的學習能力雖然較緩慢,不過他們卻願意花費加倍的耐心和毅力,聽從教練的指示,用鼓棒重複敲擊相同的節奏,而上台的成果表現更完全不亞於一般生。」教練秉持嚴格標準的同時,仍將每次的練習轉化成鼓勵,使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另外,易子而教也是親子團體一起學習的優點之一,當有孩子情緒失控不願意聽從其父母時,其他家長便能適時勸導鬧脾氣的孩子,將孩子帶至教室的角落,個別地了解孩子不願配合的原因,藉此改正孩子的行為,也提升他們的服從性。
努力不懈的練習精神,不僅成功登台演出,更帶來自信。 攝影/張恆瑄
鼓動夢想,飛越障礙
團長林玉娟表示,打太鼓能提升體能訓練和耐心培養,讓大人及孩子抒發情緒壓力,也讓孩子學習人際互動,使團隊更有向心力,家長希望社會能更重視身心障礙者的權利,且尊重每個生命所能發揮的最大價值。透過各式各樣的課程,訓練孩子的平衡感及專注力,例如:武術課程正藉由孩子好動的肢體,引導其正確的防禦動作,並能強健肌肉,或利用擊鼓節奏,配合拳術動作,讓孩子們的視覺、聽覺更敏銳。這裡的孩子有的曾患有心臟疾病,身上動過大手術,原本生活於父母小心翼翼的呵護下,然而,加入愛兒藝坊後,孩子變得比以前開朗,由於太鼓課程的高度參與性,使他逐漸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跨越原先為自己設下的藩籬。
近來,愛兒藝坊曾受邀至英業達年會和天使心基金會表演,家長和老師所給予的鼓勵,使他們有勇氣站上舞台,而表演結束時所獲得的掌聲,是他們付出得到的最大回饋。這裡讓每個孩子發揮自我長才,原本害羞、不敢面對人群的他們,透過演出提升自信,使夢想漸漸成型,一起在舞台上展現團隊努力的成果,私底下大家則如同一個家庭般充滿歸屬感,彼此互說心事、給予心靈上的支持,一起攜手突破障礙,創造一個又一個溫馨動人的故事。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