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話妙有 有而不有 妙在粗淺處

文字-A A +A

山話妙有 有而不有 妙在粗淺處

 

※ 風雲開闔,對著深山發聲,山谷會回音,故說山有嘴 ※

 

    傾聽,是最深度之閱讀;人類所擁有之語言文字,又是何等淺薄!入崇山峻嶺要用心去傾聽山的話語,山不時在說話,輕輕地、細細地、柔柔地,音婉麗、意輾轉,隱隱如奏清廟朱弦。山的話語約有「宮、商、角、徵、羽」等五聲,安安然、悠悠然、鏗鏗然,原始、質樸、純潔;山客無心,山則無言;用心而默行,山將在你耳際滔滔不絕;只有在山上才聽得見山在說話,也只有在山上萬籟寂靜之情況下才能與山對話,用心清淡,而情致自遠。

    百音感其心,萬語述其形。百岳老查歸納山話五聲之意涵,不揣翦陋弄斧一番:

宮者,巔也,居峰之頂而布四方也,乃山聲之最,其音渾厚綿濁,長遠以聞,登高臨下,尤要專注,以防墜落或翻跌。

商者,明也,傷也;萬物生成而諸事明暢也,其音嘹亮高亢,激越而清和,既已入山,情不宜過激,否則易忘形而惹禍。

角者,臨也,山氣流泛,人入山而氣達脈通也,其音柔而不戾,潤而不枯,欣欣然,亦步亦趨即可。

徵者,引也,招引萬物而大盛也,其音焦烈燥恕,如火石崩裂聲、落石滾動聲,入山者最忌焦躁之心。

羽者,納也,動植物藏聚不息也,其音圓滑而條暢,既通達又含蓄,如谷納百風,入山之後,允宜放空一切,融入山林。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山語呢喃,使人咀嚼無滓,久而生味回甘。人類在遭遇或欲超越極限狀態時,或許耳際真會聽到些許平時聽不見之聲音。而深入山、融入山,山則會無時無刻發出這引人入勝、滌人心胸之天籟,有能者、有福者、有緣者方得聽之、懂之、享之,進而心領而神會!

    醫書《黃帝內經》依據五行規律,將古音樂「宮、商、角、徵、羽」五音,運用於不同病症,按不同之音調、音量、節奏、旋律等,創立了所謂之「五音療法」,即「宮動(觸動)脾,商動肺,角動肝,徵動心,羽動腎」。故,入山,可滌盪人之五臟六腑(即五臟六腑都運動到),可以洞見人之原來本性;入山,在山,奇峰幽谷,山川瑰麗,泉鳴空澗,謂山在說話,山客聆之、和之,把酒臨聽,醉翁之意豈在酒,在乎崇山峻嶺也。

    負重山客歌於途,行者或歇於林陰,前者呼而後者應也。山音,如佩玉聲,聲和流泉,難得人間彈,響空山,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濯巔,水有時而迴圜。山客無言,惟月明風露娟娟,人難眠,試聽嶺外三兩弦,這是山音,惟有大慧根、大智慧者,方得解譯其一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山語清麗,情致雅逸,百岳老查特將多次上高山,尤其在那夜幕低垂際,聞有聲自山巔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出山屋察之,四無人聲,蟲鳴唧唧,聲在樹間,只見星月皎潔,明河在天,所諦聽到山那「弦外之音」,開釋如後,盼與諸山客分享之:

1.於山難將發生際,活命就要靠仔細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與山所傳達出之訊息。

2.入山、登山不難,將之視為一種夢想,夢想實不實現不重要,重要者乃是要擁有夢想,進而逐夢。

3.循著前人足跡埋頭苦幹,所為何來?並非有足跡之地方就代表萬無一失。

4.入山之後持有一顆謙仲之心,絕對不能與山對峙,尤其不能為所欲為而與大自然相對抗。

5.天有不測風雲,在烏雲上方定有一片晴朗蔚藍之天空。凡事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

6.粗線條或大而化之,往往會在關鍵時地引發不可預測之後果,故為確保登頂成功,尤須一絲不苟地注意細節。

7.攻頂成功之心情可以輕鬆但不可放鬆,問題往往出在注意力鬆懈之時,真正成功之登頂即是活著且平安歸來。

8.留得青山在,知所進退,行其當行,止其不得不止。平安歸來才能再度挑戰下一座山。

9.登山時之最大課題則是「丟掉執著與偏見」,似是而非之觀念往往衍生困擾,平時即應予求證、導正。

10.深入山域,人將會遇到諸多非自己力量所能操控之意外,故與能力強者入山,似可考慮也可能是必須?

11.登山雖是一連串之行走與攀爬,定要時時刻刻在這過程中打開心胸,接收「山」所傳遞之任何訊息,察覺任何的風吹草動與異狀。

12.入山之後不宜太聒噪,話多則分心,易生意外,若能靜靜地登山,細細感受山所散發之一切真善美,善之善者也。

13.人惟有先接受應具備之一切,方能真正發揮出自己之力量,進而充分享受山林之樂。

14.對山,不可頑抗。人想要跟山抗衡,必須把靈魂都掏出來。

15.山上有的是路。不是沒路了,而是該轉彎了,轉對了彎,路就在那裏。就怕你一錯再錯而霧失樓台而夜迷津渡而不知所終!

    濯山澗之清流,挹崖峰之白雲,窮耳目之勝,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若山不言,其實已醍醐灌頂矣!以上粗略臚列大端,旨在親近、熟悉山的語言,久而久之,你心與山心,心有靈犀一點通是可能的!山有話,但不會多話;山有情,但不會濫情。人語空山答,只是一場談笑春風。山聲如皎月,照人煩惱作清涼;山聲畢竟無今古,山色何曾有是非!至盼你的入山,心曠神怡,其喜洋洋者,且莫無端造出是非來!

   ~ 百岳老查  2016.11.04.

 

附記:.前不見山客,後不見來者。雲山千載空悠悠,獨與山稜對話而欣然,嘆只嘆,物換星移幾度秋!此照片是鄰近奇萊主山之稜線,亦即草原坡結束,稜脈轉彎處有段寸草不生之灰黑色碎板岩片區,滿布許多小小砂岩及礫岩片,天蒼蒼,野茫茫,稜脈轉彎透空遠處,奇萊南峰草原山頭在雲霧間若隱若現,如同海上仙山。與山對話如乘桴(桴者編竹木也,大曰筏,小曰桴)浮於海,豈余好辯哉,余好聽山言山語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16.02.04

winda tsai

加入時間: 2016.02.04
748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山話妙有 有而不有 妙在粗淺處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9,050篇報導,共12,91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9,050篇報導

12,91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