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 張讚國 高從霖 台北報導
打包帶是塑膠製品,用過後,通常沒有太多剩餘價值,對許多人來説,跟日常生活也沒有直接關係。除了回收外,一般人大概不會耗費時間,把廢棄的一條一條打包帶變成有用的東西。謝金火就不同了,這些打包帶都是撿回來的一種資源,不僅是手工品的材料,而且讓日子變得踏實,又有益身心。
(謝金火訪問)
謝金火住在台北市興隆路四段一條巷子裏,經過這裏的人,往往可以看到他坐在家門口的小塑膠椅子上,面對巷口,很專注的用打包帶編織提籃。謝金火在住家開了46年的汽車商行,幾年前退休後,每天從早上開始做籃子,一個大約要三個鐘頭左右,有時一邊做一邊跟路過的鄰居或朋友聊天。他一天可以做3到4個籃子,家裏已經堆積了不少大小成品,只送不賣。他說,都是用來做點人情。
(謝金火訪問)
回收的打包帶長短不一,沒有什麽特殊,在謝金火手中,每一個打包帶籃子卻是傳統器具的化身,就像他編織的竹子烤火籠和竹花籃等。由開始到完成,靠幾個簡單的工具,再加上嗜好和耐心,打包帶就從一條一條的廢棄物,被整合成一個實用的東西。經年纍月,謝金火編織的,其實不是手工品,而是生活,一種既環保,又保存民間藝術的獨特日子。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