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後現代的北門

2016/05/08 23:07
3,616次瀏覽 ・ 1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公民記者 張讚國 高從霖 香港報導

      在忠孝橋引道拆除後,台北市國家一級古蹟北門不再侷促於現代化水泥建築的陰影下,紅色的城牆也顯得古色古香。不過,從整體視覺來説,北門的空間依舊受到四周廣告的相當干擾。不管由哪個角度看,後現代的北門似乎衹是商業促銷的前景點綴或背景陪襯。

      北門雖然龐大,不論白天或夜晚,整個城門的景觀都無法避免附近大型文字或圖案的侵犯,尤其是高樓大廈的霓虹燈廣告。任何人從不同街道往北門看,首先進入視野的恐怕不是開闊空間中的古城門,而是各種不同顔色的廣告字樣,後現代的北門其實是一座很難出污泥而不染的舊建築。

      污染北門視覺的不光是廣告而已,環繞四周的幾棟破落建築,特別是斑駁的牆壁與暗灰的窗戶,與北門前後對比,便多少構成一種市區老舊或衰退的場景。後現代的北門無疑是一種歷史圖騰,代表社會變遷對文化摧殘的無言抗議。在傳統保留與市區重建的爭論中,三井倉庫何去何從,便是台北市交通建設的一項考驗。

      古代的北門矗立一方,以城牆分隔内外交通,不知廣告爲何物;後現代的北門置身於水泥森林中,受到廣告污染,更籠罩在汽車和機車的噪音與廢氣之下。在公共空間裏,文化遺產不應該衹是販賣特定價值的一個景點。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2:31

      誰污染公共空間

      TKChang
      4,466 0 42
      ▶︎ 02:33

      怎一個殘字了得

      TKChang
      4,573 0 78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