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機

地區:
分類:
標籤:
文字-A A +A

98.2.13

100.2修改

 

民國七O年代當政府推動農業機械化,開始有人決心想當個「不拿鋤頭、不打赤腳--騎鐵牛車」的專業農,用貸款買下耕耘機,一、二期稻作每逢插秧季節,從日出6:30下田(第二期稻更早),每天工作89小時,雖然辛苦,但收入最高可達年薪兩百萬,而且一年當中只要三~四個月農忙,之後出國旅遊、欣賞藝文表演、幫忙帶小孩,過著有品質、自由的生活,這是一個放寒、暑假的大學教授都羨慕的行業!!

插秧機把取秧和插植兩項操作用機械來代替,為農民節省許多辛勞,早年在日本農業界曾流行一句話:「為發明插秧機者塑立銅像」,原本從事電氣的關口正夫,既非農機專家,而且是農業門外漢,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



 完全摒棄慣行成苗移植的作法而採用了稚苗移植法而獲得突破,還有指點關口正夫正確的研發方向、獨具慧眼的農林省農事試驗場場長寺尾博場長,以及農機專家三浦保室長的技術與財務支援,促成插秧機從研發變成真正可以實用,其中的過程可看出日本人做事的積極態度與爭取時效的精神。(89101台灣農業機械《第15卷第5期》財團法人農業機械化研究發展中心出版)http://www.taiwan-agriculture.org/89a.html#C21

 

 

陳勤嘉先生家住桃園,一台80萬的插秧機,幫他耕耘南部老家嘉義、台南朋友介紹的稻田,代耕費一甲地收5000(純工錢不含秧苗或秧苗搬運費),插秧機成本大約兩年可回收,小零件的維修成本較高,比較容易故障的插秧爪一隻大約1800元。

 重劃後的田地多是南北向,先插較長的一百米方向,插秧機可隨田主意願調整大目與小目(插幾棵秧苗的意思),大目葉數較多,死忙率低,補秧情況較少,平均是一分地30捲的秧苗(含秧苗及搬運費每捲32) ,如果田主已把秧苗搬運到田邊,更要搶時間早點插秧,以免影響水稻的品質。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8

加入時間: 2008.09.12

林如貞

加入時間: 2008.09.12
1,519則報導
157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帶台灣好米與外籍生野餐

2023-03-22
瀏覽:
921
推:
0
回應:
0

樹谷文化基金會董雅坋董事長環保綠生活

2023-03-20
瀏覽:
1,260
推:
0
回應:
0

腸阻塞飲食注意

2023-03-13
瀏覽:
2,216
推:
0
回應:
0

植樹節綠色旅遊~養土 & 愛護生物的自然農場

2023-03-13
瀏覽:
2,357
推:
1
回應:
0

wormwood from the terraced fields for foot bath

2023-03-08
瀏覽:
2,980
推:
0
回應:
0

過敏改善

2023-03-03
瀏覽:
3,852
推:
0
回應:
0
2:51

插秧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7,019篇報導,共12,21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7,019篇報導

12,21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