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飲食的風景 帶領你與陳黎擦肩而過
【記者孫聞詩、韓佳穎/採訪報導】「這就只是一篇試著想要有趣的文字,沒有什麼使命,也算不上什麼正規的飲食文學。」陳黎這麼說。
〈花蓮飲食八景〉收錄於《陳黎情趣散文集》中,作家陳黎透過文字和生活經驗,帶領饕客和遊客們體驗花蓮美景、品嚐花蓮美食。陳黎表示,寫作這篇作品並沒有特殊的動機,或許是一種對生活城市的紀錄,在這樣一個小城裡尋找趣味的過程,並且透過文字傳達出單純的寫作樂趣。
食物是一般人生活中普遍的素材,陳黎透露,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以表達人生簡單卻短暫的美和喜悅,因此文章中文字本身的重要性,甚至凌駕於「花蓮」和「飲食」這兩個主軸。
陳黎於〈花蓮飲食八景〉一文中列出八項花蓮的美食,其中包括美侖園景午餐和下午茶、花間茶堂、藍藍冰涼肥美沙西米、松園黃昏餐風飲茶、和南寺素食、豆子舖涼甜紫米粥、民國路蹲嚐一口餡餅、邊走邊吃紅豆麻糬 。陳黎並且提到,許多店面是他經常去光顧的,例如民國路的山東餡餅。他笑著說到,「我以前被它燙過,後來學乖了,我就蹲著吃,不然汁會噴出來燙到衣服,衣服不會生皮就壞掉了,燙到皮膚還可以再可以重新生出來。」另外還有富祥街的豆子舖,他表示曾經跟店家反應價格過於便宜,「我跟老闆說:『老闆,紅豆太多了!』老闆就來加點蓮子,然後如果說:『紅豆太少!』老闆又加紅豆,這樣二十五塊加來加去的……」因此,有許多學生都選擇在豆子舖買一份紫米粥當作正餐。
此外,陳黎談到自己在文章中提出的八景並無排他性,對於好吃的美食只是「列舉」而沒有「比較」。因為文字創作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店面的取材與寫作不一定完全真實,這些美食的店面也不需要一一走訪,取自網路的零碎資料便可成為寫作材料,把握寫作的獨特性,做拼盤式的剪裁即可。
對於花蓮這個故鄉,陳黎認為,山城的好處就是空間和人的活動性大,眼見近來速食店和連鎖餐廳四起、名產店林立,飲食風格也逐漸日趨大眾化。他表示,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被炒作得已經過度浮濫的名產,數量一多就不再珍貴,但名產「叫什麼麻糬不重要,好吃就是好吃。」除此之外,食物的多樣化除了可以幫助民眾節省時間、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就像是多了好幾種樣式的便當可以挑選。」
「有時候重要的不是食物好不好吃,是時空和風景,讓食物本身變得有意義。」對於食物的享受,無論金錢上的奢侈與否,人情氛圍才是他所追求的。陳黎說,他所做的就是用文字去召喚風景,以食衣住行累積的經驗,將不同趣味、不同層面的元素結合,幫助你對生活有立體的參照,走過一卷自己的飲食地圖。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