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黑暗對話」 發現真實的自己
【記者范家宏、李效慈/台北市報導】假如失去光明,眼前只剩下無盡的黑暗與未知,你會陷入怎樣的境地呢?失去視力,在風聲、水聲、人聲、車聲的環繞下,你會有膽量按照指令完成任務嗎?在「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的課程中,離開熟悉的環境,陷入黑暗,面對恐懼,發現性格中的優缺點,反思自我。
張馨芳向體驗者講解手杖的使用方法。 攝影/范家宏
受到德國啟發 黑暗對話引進台灣
德國社會企業家安德烈·海勒奇因為雙親分別是猶太族裔與德國納粹分子,種族迫害使他從小飽受欺凌與不公待遇,因此他對於這種弱勢族群遭受迫害的心情深有感觸。後來在工作中,在與視障者共事的過程中,對於視障者所遭受的不公的待遇感同身受,同時也受到身邊許多自食其力的視障者朋友的啟發。因此決定成立「對話社會企業」,開發黑暗中的系列課程,翻轉社會群體中的強勢與弱勢族群,為視障者創造體面有尊嚴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讓參與者遠離熟悉的環境,感受自身的脆弱與優缺點,促進反思與成長。
台灣「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的創辦人謝邦俊醫師在德國親身體驗過黑暗中的課程與活動深受感觸,在愛盲基金會的協助下,於二〇一一年經過德國「對話社會企業」授權,將這種培訓模式引入台灣。
輔仁大學教職員參加「黑暗對話工作坊」。 攝影/范家宏
置身黑暗 直面恐懼 尋找自我
課務部主任張馨方是台灣第一位「黑暗對話工作坊」全職培訓師,她說:「參與課程的民眾會在培訓師的帶領下進入全黑的環境中,參與不同的團體活動。讓大家發現很多事情不是想像的那樣,也讓一般人在全黑的環境中去體驗,原來伸手不見五指也什麼都可以做。」
「黑暗對話」提供專業課程為企業、學校、政府機構和個人,首先帶領體驗者進入「黑房」,讓大家在失去視覺的環境中充分發揮其他感官的能力。體驗者處於弱勢的境地,幫助他們直面內心的恐懼。兩個小時的活動後,進入「光房」討論剛才的表現,分享團隊或個人的心得。 在黑房中的活動,全程由視障訓練師發號施令,指導參與者在黑暗中摸索或者參與集體遊戲環節,突然陷入黑暗中,慌亂、恐懼、不知所措的情緒湧上心頭,參與者只能全身心信任訓練師的指導。參與者在進入黑房時並不清楚訓練師的視障者身份,因此在「光房」反饋時,看到在黑暗中引領大家的訓練師的真面目時,往往格外感動。
輔仁大學教職員在近期參加了「黑暗對話工作坊」,嚴任吉神父說:「一般人在光明當中進入完全黑暗的情況需要調整,在黑暗中團隊的合作和調整變得非常有價值。」在「光房」中發現培訓師是視障者的時候體驗者深受感動,許老師說:「我們熟悉了強者環境,這種身份的轉換,讓我覺得每個人在不同的領域有專長,更能夠理解他們的世界。」
除此之外,「黑暗對話」還在開發娛樂性課程,讓體驗者在黑暗中品酒、進行話劇演出、舉辦派對等,將日常生活融入不平常的黑暗環境,開發每一個人的潛能,轉換強勢與弱勢地位,發掘真實的自己。
「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課務部主任張馨方。 攝影/范家宏
創造就業機會 營造視障友善環境
在「黑暗對話」的幫助下,台灣目前有四十六位視障培訓師,作為低視能者張馨方介紹說視障者較多從事接線員、按摩、前台等基本的工作,她自己之前就是總機的接待工作,以前不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想擁有固定收入和穩定的工作就好,也缺乏自信,害怕面對人群。但是來到這裡,作為培訓師的她不得不與陌生人對話,指導活動並引導學員去思考。許多學員在她的課程過後,向她訴說自己發現的本性,或者是自己平日忽略的問題。這樣的工作與成就感,讓張馨方逐漸花更多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也讓她找尋到自己的價值。
她還記得到偏鄉學校舉辦公益巡迴體驗課時,面對帶著眼罩模擬黑暗環境,但是卻揮舞著手杖頑皮打鬧的孩童們,她也曾經束手無策,但是當課程結束時,孩子們捧著楊桃汁,天真地跑到視障培訓師的身邊,詢問老師們要不要喝點飲料休息一下。張馨方說:「即使有再多的辛苦,在這一個瞬間也都煙消雲散了。」
「黑暗對話」不僅致力於提供就業崗位給視障朋友,更重要的是,藉由民眾在黑暗中的體驗,增加大家的同理心,營造更友善環境。將心比心互相理解,也幫助體驗者在全新的環境中發掘內心的真實自我。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