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花東菜市集 小農品牌經紀人

2016/03/08 11:00
2,70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范家宏、李效慈/ 花蓮市報導】農業是台灣最重要的產業,沒有這些辛苦的農民,我們又要如何吃飽呢?兩位離鄉背井的花蓮遊子,因緣際會下察覺了台灣農業的問題,百般思考後決定踏出解決的步伐,他們是彭昱融和彭德元,兩位吉安鄉青年一同創建了網路農產銷售平台──花東菜市集。

照片

花東菜市集創辦人之一彭昱融。

改善家鄉困境 告別媒體返鄉創業

創辦人之一的彭昱融曾在天下雜誌社和上下游新聞市集當過記者,在一次去緬甸長達一個月的採訪中,他發現當地農業和台灣農業面臨的困境非常相似,農民資訊不發達、重點技術掌握在大企業手中、土地遭掠奪的問題等等;此外,台灣農業在我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面臨各國農產品的強力競爭,為了幫助農民走出這樣的困境,彭氏兄弟心生改變台灣農業的念頭,再加上家中長輩的鼓勵,因此他與堂兄弟這些外地遊子決定回到故鄉創業。

花蓮相對於台灣其他大都市創業難度更高,人才難尋、資源、創意也都較不足,但彭家人認為假如在這裡都能順利創業,那到其他地方一定都沒問題,因此花東菜市集於二O一三年正式在花蓮縣吉安鄉成立,致力於推動在地農產行銷和農產品加值計畫,合作農戶已達二十餘戶。

照片

彭昱融在查看即將快遞商品的包裝。

樹立品牌 農產精緻化與加工化

花東菜市集最初只有單純的農產品行銷,針對不同程度的農戶也有不同的行銷方式,對於已經有一定產品經驗的農戶,花東菜市集之於他們就會變成單純批發商的角色,而對於較欠缺產品經驗的小農戶,他們則扮演產品推銷大使,會先進少量商品,進行推廣,努力幫農家打入市場,做出口碑。

隨著科技發達,彭氏兄弟發現其實現在農民的資訊已經較過去發達許多,行銷也較過去容易,因此他們決定進行農產品加值計畫,包括農產品的精緻化和農產加工。精緻化就是將產品以有特色的包裝,做成各式禮品。而農產品加工則是將一些賣相不夠好的產品或是次級品利用加工的方式做成附加價值高的產品,例如:賣相不夠好的水果在市場裡可能乏人問津,但經過加工後卻變成香甜可口的果醬或是好吃的果乾,身價水漲船高。最初會想到要進行產品加工主要是因為涉及土地使用執照的問題,農戶要自行加工產品並不容易,因此彭氏兄弟決定與當地相關工廠合作,生產農產加工品,並發展自有品牌。

照片

藝術授粉計畫成果展覽。

當藝術遇到農業 未來商機無限

目前花東菜市集主要是以網路平台銷售為主,實體店面部分則是和一些文青小店合作,例如位於花蓮市區內的O’rip生活旅人,店面一樓陳列了許多花蓮在地的商品,採訪時遇到的店員江小姐認真介紹每一項產品,讓人除了了解每項產品背後的故事,言談間也感受到花蓮人獨有的溫度。二樓則有一個小小的展覽空間和辦公室,花東菜市集就有在那裡辦過「藝術授粉」的展覽。

「藝術授粉」是花東菜市集和五位藝術家合作,這五位藝術家實際到農家去體驗農家生活,將這些經驗轉化為藝術作品,讓藝術與農業結合,並透過展覽讓大眾對農業有更新一層的認識,對台灣的農業發展貢獻心力。

花東菜市集的創業辦公室,是日據時代吉野移民村(吉野庄)某一任庄長的宿舍,光復後則成為窮苦客家農民一家十口胼手胝足,遮風擋雨的家,外觀具有早期日式建築的特色。而後為因應理貨和空間需求,目前花東菜市集辦公室已搬遷至鄰近的稻香村,繼續在花蓮為台灣的農業打拚。

 

延伸閱讀

稻田裡的饗宴 創造農業新價值 

楊淑華 讓友善環境為農民脫貧 

直接跟農夫買 友善農民友善土地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