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應該改用匯率作為貨幣政策工具
2015年臺灣陷入輸入型的物價緊縮。從2015年1月到8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均為負數,負值介於0.2%至0.94%之間。第3季的經濟成長率也變成負成長1.01%。這一波的物價緊縮,壓力主要來自國際原油價格和原物料價格的大幅下滑。
從統計數據來看,首先,原本疲弱的國際原物料價格從2014年初起,又加速下跌。國際原油價格也從2014年下半年起快速下滑,2014年7月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價格每桶還在100美元以上,到2015年9月只剩45美元左右,價格已經腰斬。影響所及,臺灣以新臺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則從2014年7月起轉呈負值,2015年7月達到最低點負14.53%。躉售物價年增率也從2014年9月開始轉負。最後把消費者物價一齊拖下水。
像臺灣這種小型開放經濟體,影響物價最大的因素,其實是進、出口物價,因此,中央銀行使用利率去調節物價,其實效果不大,應該改用匯率作為貨幣政策工具,才是最有效的作法。
新加坡從1981年起已經放棄對利率的調控,讓新加坡幣匯率盯住一籃子的外幣。但掌管貨幣政策的「金融管理局」會根據物價情勢,每半年設定新加坡幣的升貶方向、幅度、和可容忍的波動區間。這種作法,值得我國參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