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友善環境的生活實踐:猴硐生態教育園區

2015/07/16 22:43
3,502次瀏覽 ・ 3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一般人來到猴硐,總是首要拜訪貓村,或是到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參觀這些被保留下來的猴硐地區過去礦業發展的歷史面貌。但有些人,卻選擇留在猴硐,從翻修荒廢的舊校舍開始,一步步走進當地居民的日常,並試著為這個地方帶來一些好的改變。

2000年11月1日,象神颱風過境,猴硐國小旁的大粗坑溪爆發土石流,大量的土石泥沙衝進了校園,而2005年新校區落成啟用後,舊校區變成被棄置的空間,直到2001年,才有台灣農民組合協會進駐,正式成立「猴硐生態教育園區」;然而重整、經營生態教育園區以來,郭鎮維和李憶菱發現,只要沒有人住在這裡,偷竊公物變賣的宵小便不會罷手,於是兩人便決定在這個校區住了下來。

猴硐生態教育園區即將邁入第五年。目前,園區內建置了社區圖書館、工藝教室、土石流教育區等,希望能創造一種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修整閒置的空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常更有許多瑣碎而重要的維護工作,鎮維和憶菱用自己的生活作為嘗試和實踐,真誠的與社區的民眾、偶然造訪的遊客互動,期望猴硐生態教育園區能提供人們對於生活、對於自然的另一種想像。

>>更多關於猴硐生態教育園區的消息請參考:猴硐生態教育園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