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視野 用尊重生命的方式對待動物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國際新視野 用尊重生命的方式對待動物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外電報導2014年11月28日,在南亞內陸的國家尼泊爾,舉行了五年一度的嘉蒂麥節,也就是當地俗稱的屠牛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祭祀印度教中的權力女神嘉蒂麥,而在廟裡進行的大規模祭祀,會由祭司揮刀屠殺這些牛羊,而信徒會將把祭品帶回家鄉並在節日期間分享,有傳言這會讓吃的人趨吉避凶並帶來今後的好收成,在11月首個星期開始屠宰儀式,儀式的過程為兩天,共計宰殺了25萬頭牛,但這種屠殺的方式遭到國外許多動保團體抗議,並將這項儀式視為殘忍且不尊重生命的舉動。
但以殺生來慶祝節日,並非只在尼泊爾才有發生,例如在美國,每年同樣在11月份的感恩節期間,平均約有4500萬隻火雞被人吃下肚,後來也因此有了美國總統特赦火雞的習俗產生。
回顧台灣,在傳統道教的信仰裡,也會在祭司祖先,或某些特定節日時,會以豬、雞、魚三牲的方式祭拜或酬謝神明,這些都是以犧牲動物的生命來達成節慶文化意義的方式。
但近年來,因為政府重視生命新觀念、及環保意識高漲,而倡導以節慶吃素的方式取代殺生,在過去布農族的打耳祭,就是要有獵山豬的出草活動,但後來因響應環保與注重生命的觀念而有所改變,現在是以不傷害動物的遊戲方式進行,而同樣的國際間也因為珍惜生命將10月4日訂為世界動物日,更彰顯了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記者宋玉堂北投編譯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