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製材工廠電力來源 目前變身木雕作品展示館
【記者蔡中萍/嘉義市報導】林業在台灣發展歷史中,佔了重要的一頁篇章。日治時期在嘉義成立的營林所嘉義製材所,總面積達162,000坪,為東亞最大的木材集材廠,裡面包括製材工廠、動力室、乾燥室、鐵索道等設施。
位於嘉義市林森西路4號的嘉義製材所動力室,興建於一九一三年(大正二年),主體建築由日本的高山節繁技師設計,內部機械則由重松技師與深川喜一技手設計。是台灣最早的火力發電廠,也是嘉義市第一座SRC(鋼筋混凝土)建築,更是台灣早期運用最新式技術建造的建築之一,在當時罕見的高大跨距建築物,象徵了台灣林業發展的輝煌。
動力室主要提供當時製材工廠的電力來源,包括美國進口的800千瓦交流電發電機,與50千瓦的直流電發電機,另外還有英國製水管式的蒸氣鍋爐、溫水機、給水唧筒、鐵製耐震煙囪等設備,共同構成一個火力發電廠。為了配合火力發電燃煤需求,在北側興建小型儲煤場,成為製材生產線的一環。發電廠生產出來的電力,除了供應製材工廠、貯木池等營林生產系統所需的電力外,足大的電力也提供整個嘉義北門地區的電力。
一九六0年代,國民政府來臺後,停止開採天然林,隨著阿里山林場停止筏木,製材工廠不再運作,動力室結束發電走入歷史,遺留下來的動力室內部依舊可看見以鋼骨為架構支撐起的建築結構,以及原有的水泥基座上的管洞等歷史樣貌,外部則留有紅磚構造的煙囪基座、排煙道以及北側的儲煤場。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見動力室雖然老舊,卻見證嘉義獨特的林業歷史,文化價值非常珍貴,為了使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動力室內部空間先後作為倉庫、籃球場、羽球館使用,之後於九十三年著手修復以及再利用計畫的調查研究,以林業為核心價值為經營主題,進一步進行整修工程。
自九十八年七月耗費一年時間,將動力室裝修再利用為木雕作品展示館,並於九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開館。目前館內陳列作品是九十六年邀集國內木雕大師,以紅檜風倒木為素材創作,藉由此活動將天然林木資源再利用,並推廣保存台灣木雕創作藝術。經歷二十五天的賽程,五位木雕大師及二十位木雕菁英將藝術美學融入精湛的雕刻技藝,讓大自然賦予林業資材物盡其用,呈現出四十七件栩栩如生的作品。
如同森林中林立的藝術品,讓原本為製材動力的動力室,成為原木及文化留存的藝術基地。每到假日參觀民眾絡繹不絕,來自台中的黃先生表示,覺得動力室是一個很有歷史並附有教育意義的地方,非常適合帶著一家大小來走走看看,了解更多文化。
▲民眾參觀動力室木雕展示館。 攝影/葉韋成
▲民眾參觀動力室木雕展示館。 攝影/葉韋成
▲動力室木雕展示館外部。 攝影/葉韋成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