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用阮的腳行阮的中嶺越古道

2014/11/25 09:37
3,187次瀏覽 ・ 3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用阮的腳行阮的中嶺越嶺古道&
      影像紀錄中嶺池濕地生物多樣生態

      照片

      宜蘭社大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結合

      羅東社區大學 蘭陽山川生態社
      宜蘭大學登山社 
      2014.11.23

      照片

      用阮的腳行阮的中嶺越嶺古道&
      影像紀錄中嶺池濕地生物多樣生態規劃

      照片

      壹、緣由: 
      一、「中嶺越嶺古道」原名中嶺警備古道,為穿越中嶺山的一條步道。在日治時期,

      為軍隊騎馬來往部落的步道,經福山部落進入哈盆部落,經過中嶺山,來到崙埤部落

      。沿途有舊哈盆部落、砲台、檢查哨、駐在所、派出所等人文遺跡。

      貳、活動目標: 
      1.體現黃武雄「學校在窗外」教學的真正意義,釋放社團視野、重建屬於在地的世界

      觀引導宜蘭社大 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結合羅東社區大學蘭陽山川生態社,
      宜蘭大學登山社影像紀錄「中嶺越嶺古道」與中嶺池生態。 
      2.觀察「中嶺越嶺古道」人文遺跡地質景觀與中嶺池濕地生物多樣性生態資源教學。 
      3. 中嶺池濕地特有水域植物-蓴菜觀察。 
      4.激發社團的鄉土情懷進而珍惜愛護鄉土。 
      5.培養跨社團運作及互助合作的精神。 
      參、活動地點概述﹕
      一、「中嶺越嶺古道」人文遺跡。「中嶺越嶺古道」簡介:中嶺越嶺古道是宜蘭縣大

      同鄉崙埤部落與台北縣烏來鄉哈盆部落之間的原住民的一條越嶺古道,烏來山區的四

      大古道之一(此外有桶後越嶺古道、哈盆古道、巴福古道)。中嶺池位於中嶺越嶺古

      道附近,雪山山脈主要稜線的北側。 
      二、「中嶺池」特殊的自然景觀。中嶺池濕地特有水域植物-蓴菜

      肆、活動前準備事項﹕ 
      1.出發前詳細研究相關的資料,以便影像紀錄。 
      2.事先搜集相關資料,以利影像紀錄進行 
      3. 黃武雄「學校在窗外」教學的真正意義,釋放社團視野、重建屬於在地的世界觀。 
      4.事先了解活動的流程,分組分工所進行影像紀錄的方式。 
      伍、注意事項﹕ 
      1.活動之前請將攜帶物品準備齊全。 
      2. 活動交通工具聯繫事先準備。 
      3.統計實際參與人數辦妥保險。 
      4. 電池充電、記憶卡備份準備齊全。 
      5.氣候多變,應備雨具和禦寒衣物。
      6. 為維護自然景觀、環境整潔及公共設施、請勿採取花木、 
      岩石或任意引火燃燒、拋棄果皮、紙屑或破壞古蹟、稀有 
      動物。

      陸、活動當天攜帶物品﹕ 
      活動個人裝備: 一顆喜悅互助樂活的心、手套、防寒帽、長袖長褲、登山鞋或粗齒雨

      鞋、小背包、行動午餐、水、雨衣、雨傘、影像記錄、毛巾、頭巾、備份衣褲。

      柒、2014/11/23生態調查影像紀錄
      活動行程表﹕

      程序 時間分配 活動綱要 附 註 
      1 07:00 宜蘭大學校門口接登山社 員 
      2 7﹕30~8﹕00 大同鄉崙埤部落會合整隊出發 
      3 8﹕00~ 9﹕00四驅轉動車前進「中嶺越嶺古道」 
      4 9﹕00~11﹕00 「中嶺越嶺古道」前進 中嶺池濕地
      5 11﹕00~12﹕30行動午餐
      6 12﹕30~14﹕00 中嶺池濕地生物多樣生態資源教學
      7 14﹕00~15﹕30中嶺池濕地回「中嶺越嶺古道」
      8 15﹕30~17:50回宜蘭大學校門口
      9 17:50快樂賦歸 溫暖的家

      捌、 活動記錄
      發表於peopo公民新聞蘭陽山川生態社影像紀錄。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