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與佔中

嵌入:
文字-A A +A

公民記者 張讚國 高從霖 香港報導

任何社會運動都牽涉到新聞媒體,對許多不曾到示威現場的人來説,新聞媒體無疑扮演耳目的角色,尤其是電視,在報導上,提供一個舉足輕重的傳播管道。香港的「佔領中環」也一樣,電視和報紙透過聲、像、圖、文,大肆渲染「雨傘革命」。

從罷課到佔中,9月22日起,許多中外記者便群集在示威地點採訪報導。因爲操作邏輯和市場不同,電視和報紙的新聞報導,在内容與形式方面有明顯差別。不過,就資訊流通和啓迪民智來説,新聞媒體的作用大同小異。

理論上,媒體是社會公器,記者是旁觀者,新聞必須中立;事實上,新聞媒體如果不受國家控制,便受市場利益影響,很難客觀。2005年去逝的美國ABC主播詹寧士(Peter  Jennings),就認爲客觀沒有共同標準。

新聞往往是已發生過的事件,不可能還原真相。從10月1日香港和臺灣幾家報紙頭版看,「佔中」是同一件事,卻因立場不同,而有不同意義。其實,新聞很難忠實捕捉瞬閒即逝的街頭現實,報導是記者透過某種視野,特別是新聞價值的判斷,經過取捨、濃縮或誇大,對事件局部的再呈現,並非一對一的完整記錄。

理由很簡單,人都有立場,事都有角度。立場受到地理或心理因素影響。記者站在高處往下看,與蹲坐在地面,不可能看到相同的景觀,新聞就有見林或見樹的差異。心理上,意識形態多少支配新聞記者的觀點,並反映在内容上,非左即右。

不論支持或反對,佔中的出發點是民主普選,關係民主和集權的選擇,也牽涉官民對立、保守和改革的矛盾,以及黑社會與公民社會的衝突,新聞媒體卻把複雜的社會現象,簡化為革命,大做文章。

佔中運動如果以鬧劇或悲劇收場,香港新聞媒體恐怕也得負相當責任。它們的話語危言聳聽,各事其主,難免助長社會的分裂。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6

加入時間: 2014.04.23

TKChang

加入時間: 2014.04.23
154則報導
153則影音
2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33

在「巷口」改造舊衣

2019-05-26
瀏覽:
6,097
推:
422
回應:
0
2:48

東門市場的脚步聲

2019-04-04
瀏覽:
5,334
推:
37
回應:
0
3:42

交大在東門市場的「巷口」

2019-03-10
瀏覽:
20,327
推:
46
回應:
0
2:14

排隊,不分藍綠

2018-11-26
瀏覽:
4,259
推:
45
回應:
0
2:12

封一條街

2018-11-12
瀏覽:
3,606
推:
13
回應:
0
5:19

地下錢淹脚目

2018-10-08
瀏覽:
4,322
推:
8
回應:
0
3:38

月夜東門:大學到市場的距離

2018-10-02
瀏覽:
6,351
推:
16
回應:
0
2:21

愛吃仙草蜜的土地公

2018-09-18
瀏覽:
8,075
推:
25
回應:
0
1:23

美國與台灣的機動餐車

2018-08-19
瀏覽:
3,438
推:
39
回應:
0
3:39

來自台灣的閃電

2018-08-01
瀏覽:
8,157
推:
77
回應:
1

新聞媒體與佔中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0,797篇報導,共13,02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0,797篇報導

13,02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