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詩婷/台北報導
台灣由於地理與氣候因素,時常遭受地震以及天災的威脅,平時做好緊急預防措施顯得更為重要。以台北市為例,政府在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在各行政區規劃了一座防災公園,每年由各區輪流舉辦防災演練,但市民參與的程度多半不高。此外,台北市四百五十六個里各自規劃了一張防災地圖,記載了里內發生緊急災害時,逃生的動線以及避難點,但大多數的民眾多半不曉得。
防災公園主要是在災害發生時,提供民眾緊急安置避難的功能,同時也是物資的集中調度站,各區皆有蓄水池或儲水槽的設施,並提供民眾睡袋、食物等救難物資。近年來,隨著科技化時代的來臨,資訊也逐漸電子化。「臺北市防災資訊網」提供各區疏散避難圖、災害防救資訊。同時,政府也開發了「臺北市行動防災app」,提供民眾查詢氣象雲圖、颱風、雨量、水位、影像、及避難資訊等相關服務。
我們無法預知災難何時來臨,除了透過參與防災演練與熟悉防災知識,提升自我災害應變能力外,平時也應準備緊急避難物資,才能在災害來臨時臨危不亂,將災害程度減至最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