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原是看天田的嘉南平原成為大米倉---八田與一先生和烏山頭水庫

文字-A A +A

2014.7.21

親自到現場的震撼感受遠高於紙本文字,我站在崇敬已久的八田與一先生的墓園,內心非常澎湃與感恩,看著百年基業的烏山頭水庫的水、石、樹木、房舍,很能體會為什麼八田與一先生的妻子外代樹會選擇留在此地。

許文龍先生雕塑

八田與一先生(一八八六年生。石川縣人。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程科畢業,一九一二年來臺) 建設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將原本是看天田的嘉南平原變成為台灣的大米倉,大量增加稻米生產。

一九二O年動工、一九三O年歷經十年完工的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先生才三十四歲就肩負重大任務,剛開始時建造,日本在一九二三年發生死傷慘重的關東大地震,需要大筆經費重建復原,一度影響建造烏山頭水庫的經費。台灣的士紳和農民也很團結,他們將厚厚的請願書用一輛輛的牛車送去政府申請經費。

烏山頭水庫紀念館陳列二張照片,八田與一先生和一群工程師臉上充滿創造新時代的神情真的好帥。

八田與一先生陸續引進國外大型新機器,採用亞洲唯一的「半水成式工法」建造出長一千二百七十三公尺、高五十六公尺(相當於十幾層樓高)、頂寬九公尺、底寬三O三公尺,蓄水量一億五千萬噸,是當時亞洲規模最大,也是世界第三大的水庫,完成的嘉南大圳加起來的總長度幾乎可以繞地球半圈。

首先用蒸氣火車將土壤搬運、堆積,也用牛來幫忙踏實,再用射水作業,將大石頭留在外層,輕的小砂、石頭被沖走,黏土沉澱凝固成中心不透水層,完全沒有用水泥,以預防地震衝擊。

水庫旁邊,廣植適合南台灣氣候生長的樹木,例如用同樣開粉紅色花的南洋櫻取代日本人喜愛的櫻花,如今近百年,已綠蔭成林,和「半水成式工法」,都符合現今普遍重視的環保觀念。

土堤相當於十幾層樓高,走在上面,兩邊遠眺的視野都很廣。

八田與一先生親自在殉工碑上題字,八田與一先生身為工程師,卻有濃厚的「重農思想」與「公義觀念」。他提出「三年輪作灌溉」,以三年為一週期,輪流種植稻米、甘蔗、雜糧三種作物,讓大家都能受惠,並且蓋學校、戲院照顧工人的生活起居。工程期間,施工罹難人士不分日本人、台灣人,而是用姓名排序來做記念。

建造烏山頭水庫時,八田與一先生常思考和研究,甚至影響他繁榮子孫、繁榮社會「自利利他」的人生目的。

他自1912年來臺,到五十六歲過世為止,一直都在台灣任職定居,幾乎都在台灣工作。也參與台北下水道興建、高雄港興建、台南水道計劃(山上淨水場)、日月潭水力發電所、桃園大圳、大甲溪電源開發計畫等日治時代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土木工程,並提出建造曾文水庫的構想;此外還在台北設立土木測量專門學校(「國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前身),並創立「臺灣水利協會」和專業期刊,培養台灣土木水利人才。畢生建設台灣,貢獻卓越,受到後世尊敬。

八田與一先生的墓園旁用中、英、文寫著「祈願和平降臨全世界。」如今世界仍為戰爭或是災禍而傷痛,這句話如警世鐘敲入內心,深深地祈願和平的光照亮全世界。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4月,日本進佔美國屬地菲律賓,日本陸軍省聘八田與一為「南方開發派遣要員」,奉命前往菲律賓進行棉作灌溉設施調查。5月5日八田與一自廣島宇品港乘日本郵船「大洋丸」號出發。5月8日,「大洋丸」號在東中國海五島列島附近,遭到埋伏的美軍潛水艇以魚雷襲擊,「大洋丸」號被擊中沉沒,八田與一逃生不及身亡,6月10日遺體漂流到日本山口縣萩市,被漁船尋獲,在當地火化後,6月21日骨灰運回台灣。7月,分別在台北東本願寺別院、總督府、烏山頭八田銅像前舉行了家祭、府祭和葬禮。

八田與一過世後,妻子外代樹仍居住在台北,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逐漸喪失優勢,兒子及女婿均加入軍隊,再加上美軍空襲台北,外代樹和女兒們被疏散到烏山頭,回到她生活10年的地方。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無條件投降,8月31日,外代樹的次子泰雄回到烏山頭,與家人團聚。由於對亡夫的思念,也不願意因日本戰敗而離開台灣,隔天9月1日颱風天清晨,外代樹趁家人還在熟睡之際,跳進八田投入畢生精力的烏山頭水庫的放水口,結束了四十五歲的生命,留下遺書「愛慕夫君,我願追隨去。」外代樹的遺體在火化後,一部份被帶回日本,一部份則和八田與一合葬在烏山頭水庫,位於北側的大壩上。1946年12月15日,水利會在八田技師銅像的後端,用花崗石作成日本式的墓碑紀念他們。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八田與一」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AB%E7%94%B0%E8%88%87%E4%B8%80

因電影拍攝需要,看到難得的舊出水口放水,氣勢澎湃,真幸運。

擴充一直想推動的「農業相關的圖書館」,我買了書籍及光碟等帶回家。

火車搭到善化或隆田,一天有三~四班的公車或搭計程車前往。

因風景優美、幅員遼闊,成為民眾休閒或舉辦戶外遊憩的場所。管理單位雖在紀念館裡用心重現歷史,然而參觀的人並沒有像戶外遊玩的人多、駐足的時間也少,對於國寶級的「半水成式工法」並沒有花很多時間瞭解,承續前人批荊斬棘的開創精神,真希望現代人感動之外,也能「見賢思齊」有所行動。

烏山頭水庫如今蓄水量剩下八千多萬噸(原一億五千萬噸,全國水庫都有泥沙淤積,也是全民需要努力的水土保持) ,不論從氣候變遷下的水資源保育、土木工程的科普教育或是水庫園區內豐富的自然生態,更衷心希望烏山頭水庫風景區能像羅東自然教育園區一樣,成為環境永續發展的多元學習場域。

 

註:「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為宜蘭太平山林場開發時期「羅東出張所」舊址,全區保留舊有日式建物及產業遺址,充滿著林業文化的氛圍,原存放木頭的貯木池,保留成擁有豐富濕地生態的埤塘環境,林務局和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舉辦許多課程。

 

我曾讓中港國小三、五年級學生曾大聲一起朗朗誦讀,「八田與一留給台灣的恩德與功績」(資料來源:seed.­agron.­ntu.­edu.­tw/­hatta/­index.­htm )。這篇文章原是李登輝前總統在二OO二年日本應慶大學校演講的講稿,因中國的阻撓而未能成行,後來放在《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這本書的序文裡。現代孩子資訊接受得早,這篇文章沒有幾個字需要教導他們辨識,從文章找出重點,一一詢問孩子們,他們也都答得很正確。他們說社會課本有介紹八田與一先生,但沒有如此仔細,讓他們很感動。

 

 

八田與一留給台灣的恩德與功績~李登輝

也許大家不知道,有個日本人非常受台灣人愛戴與懷念,他就是八田與一。

為什麼我突然提到八田與一?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這個人是誰,他好像不是總督,也不是重要官員。各位有所不知,八田正是灌溉面積達十五萬公頃、嘉惠農民超過六十萬人的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的建造者。因為有如此完善、當時堪稱全球最先進的灌溉系統,才能讓無數民眾豐衣足食,所以,八田與一夫妻過世後,當地民眾為他們蓋了墳墓與銅像,每年忌日都有許多人前往祭拜,認為八田是台灣人的守護神,發自內心深深感謝他的恩德。

八田與一先生一八八六年出生於石川縣金澤市,第四高等學校畢業後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學科就讀。一九一○年大學畢業後,他立刻前往台灣總督府土木局任職,一直到五十六歲過世為止,幾乎都在台灣度過,為台灣盡心奉獻。

一八九五年成為日本領土時,台灣人口大約三百萬人,社會治安混亂,許多民眾有吸食鴉片的習慣,衛生方面則是瘧疾與霍亂等傳染病盛行,是非常落後的地方。但因為叛亂問題尚未解決,前三任總督大部分的力氣都用來討伐抗日游擊隊,一直到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於一八九八年上任,以後藤新平為民政長官,才開始進行大規模開發。八田與一先生前往台灣之前,後藤新平時代已於一九○六年結束。雖然後藤新平為台灣近代化打下重要基礎,但因為之前實在太落後,所以後藤離職時,台灣河川水利事業與土地改革工作仍是一片空白,這也正是八田先生赴台之後全力投入的項目。

台灣赴任不久,八田先生就前往台北南方不遠處的桃園台地,研究在當地開鑿農業灌溉水路的可能性,不久完成「桃園大圳」的設計,並於一九一六年開工,一九二一年完成,灌溉面積達三萬五千公頃。這便是今日石門水庫的前身。

桃園大圳興建期間,舊台南州成立嘉南大圳水利組合(水利會),八田便辭去總督府的工作,加入該組合,連續十年擔任烏山頭貯水池事務所長,工作重點就是興建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平原的灌溉系統。這項工程非常浩大,準備使用土堰堤築造工法,建造蓄水量達一億六千萬噸的烏山頭水庫。為豐裕水源,特地從曾文溪開挖取水隧道,然後,為了灌溉嘉南平原十五萬公頃的農田,另外興建北濁水溪幹線與南烏山頭水庫幹線兩大灌溉系統,終於使嘉南平原的農田全面獲得灌溉水源。

整個工程完成後,嘉南平原的農業生產量遽增,每年稻米、甘蔗及雜作的產量高達八萬三千噸。八田先生的這項工程投注了整整十年歲月,用了五千四百萬(當時幣值),終於在一九三○年完成東亞首屈一指的灌溉土木工程。此時八田不過四十歲而已。特別是嘉南大圳完工時,全球土木界驚嘆聲連連,六十萬的當地農民更是對八田衷心感佩,尊稱其為「嘉南大圳之父」。

 

◆ 盡心奉獻的台灣恩人

 為何八田與一至今仍深受台灣人懷念?我們不妨參考古川勝三先生的著作,古川先生認為,八田與一對台灣有三大貢獻。

首先是嘉南大圳。原本夏澇冬旱的嘉南平原,水庫與灌溉系統完成之後,一躍成為台灣最大的穀倉。其次,八田先生有一套獨特的做事方法,非常有效率。第三,八田先生的人生觀與思想,至今仍值得日本人引為典範。

以下針對這幾點作更具體的說明。

一、首先讓我們了解嘉南大圳的特徵。它的灌溉面積約十五萬公頃,其中濁水溪系統五萬兩千公頃,烏山頭水庫系統九萬八千公頃。灌溉方式為三年輪作給水法。烏山頭水庫隄堰場一二七三公尺,蓄水量一億五千萬噸。土隄堰採取「半水成式」工法。灌溉水道總長度一萬公里,排水道六千公里,主護岸與堤防長度二二八公里。

        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八田先生開始設計這項規模龐大的土木工程時,只三十二歲而已,並且三十四歲就成為工程總督導,如此的優異才能,令人佩服,說八田「非常偉大」也不為過。

        也許大家聽過日本現代農業用水事業代表作:戰後興建的愛知農田灌溉系統,但嘉南大圳規模比愛知灌溉系統大十倍!此外,烏山頭水庫是東亞為以溼地隄堰建造的水庫,美國土木協會還特地在學會雜誌介紹這項成就,並將該水庫稱為「八田水庫」。

        不過,嘉南大圳硬體雖完成,還得建立有效的管理軟體才能發揮機能。於是,八田先生透過農民組合,協助農民灌溉用水技巧,費了很大的力氣,到了第三年,終於有了顯著成果,原本有許多不毛之地的嘉南平原,終於變成台灣最重要的穀倉。

        起對於農民的主要貢獻有:1.一舉為農民除掉洪水、乾旱與鹽害三大痛苦。2.採取三年輪作給水法,農民的耕種技術與稻作產量全面提昇。3.原本是無人問津的不毛之地,有了水利滋潤,地價立刻翻漲二、三倍,整體增值達九千五百四十萬元,幾乎是總工程費的兩倍。4.農民生活產生巨大改變,農作物有了更好的收成,便有能力蓋新房子、提供子女就學等等。

        二、八田做事有獨特方法,效率極高。以規模巨大的嘉南大圳工程為例,他並沒有遵照一般做法,而是以自己的創見,決定使用「半水成式」工法。

        這是東方國家首見的技術,就連美國也不曾應用在大規模的工事上。但八田認為,嘉南大圳必須如此處理,才能盡善盡美。

        主要理由之一是嘉南平原地震頻繁。當地有許多斷層,曾發生強度超過六的地震,所以,用粘土內包鋼筋的方式建造隄堰,可遮斷水往外浸透,也能防止隄堰潰絕。不過,要建造如此大規模的土堤,得使用三百萬噸沙土與微細黏土,所幸當地能充分供給,工程不成問題。

        由於採取日本不曾有過的工法與技術,除了徹底的紙上研究作業之外,八田先生還特地前往美國考察,終於確信採取這項工法與相關設計的正確性。雖然針對水壩高度與如何洩洪的問題,全球半水成式權威賈斯丁有不同的看法,八田仍毫不畏懼地與之辯論,最後仍決定照自己原先的設計施工。結果七十年之後的今天,烏山頭水庫蓄水量仍超過一億噸,可見八田當初多麼高瞻遠矚。

        其次,整個工程採用大型土木機械。當時台灣人力過剩,許多人認為使用機械浪費資金,建議八田雇用大量民工。照八田的計畫,添購各項土木機械的預算達四百萬元,是整個堤堰工程與烏山頭隧道工程費的二五%。但八田有其堅持,認為如此巨大的隄堰若以人力建造,可能十幾、二十幾年都沒辦法完工。工程完一天完成,這十五萬公頃的土地就多荒廢一天。反之,花較多錢購買昂貴機械,但能縮短工期,早日讓嘉南平原成為生雞蛋的金雞母,比較起來還是划算。結果,事後大家都不得不佩服八田的遠見,而且,這些用來興建水庫的大型土木機械,之後再開發花蓮港與台灣許多重大建設上,都發揮非常大的威力。

        第三,他特地興建烏山頭職員宿舍。八田先生相信,「有好的環境才能讓員工安心做好工作」,所以工程開動,就先在烏山頭興建兩百戶職工宿舍,以及醫院、學校、大浴場以及箭術練習場、網球場等娛樂設備,提供完善的生活機能。

除了硬體之外,他也注意軟體配套,常在職工宿舍安排戲劇表演、放映電影、舉辦慶典活動,打造一個生活和諧、向心力非常強的員工社區。八田先生的信念是,工程由人完成,只要善待做事的人,就不必擔心事情做不好。如此先進的經營管理觀念,即使放在今天,也絕不比任何企業經營者遜色。

第四,他大膽引進三年輪作給水法制度。八田判斷,即使烏山頭水庫蓄水量高達一億五千萬噸,面積達十五萬公頃的土地若要同時給水,只靠這座水庫與濁水溪的取水量,勢必不足。在此情況下,依班人可能會想到縮小給水面積,但八田不這麼認為,讓更多人享受灌溉水利才是他的終極目標與理想。八田先生非像一般土木工程技術人員一樣:水庫與水路興建完成就走人。相反的,他念茲在茲希望提高嘉南平原農業生產,讓農民過得更富裕,終於想出嘉南大圳區域內的土地以五十公頃為一小區,一百五十公頃為一大區,每個小區域三年內輪流種水稻、甘蔗、雜穀的方法,這就是著名的「三年輪作給水法」。其操作方法為,種水稻者充分給水;種甘蔗者只在種植期給水;雜穀則不給水。至於給水路,控制方法簡單,就是設置水門,要讓水跑到什麼地方都可自由決定。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以獨創工法完成艱鉅大工程的八田與一,其人格、思想與人生觀。

 

◆ 社會公平正義的實踐者

八田與一先生不只技術能力超群,同時也是值得敬仰的人格者。雖然面對殖民地人民,但他完全不在乎階級、頭銜、人種,乃至於民族差異。也許只能說,這是八田先生天性使然,但如果他不是生長在金澤這樣人文薈萃、民風優美之地,如果他不是日本人,恐怕很少「統治者」能有如此寬闊胸懷。

比如,嘉南大圳施工期間,十年總計一百三十四人犧牲。大圳完工後,八田先生要求興建殉公碑,一百三十四位犧牲者全列名其上,並未將日本人擺在前面。

後來受關東大地震(一九二三年)影響,裝央政府預算吃緊,烏山頭水庫工程經費被迫大幅削減,八田先生只好裁員。此時幹部提議,「應保留優秀者,以免對工程進行不利」,但八田卻認為,「大型工程非少數幾個優秀員工就可完成,貢獻最大的其實是為數眾多的下階層勞工,更何況能力強的人容易再找到工作,能力不強的,一但失業就生活無著……」結果,為了保障能力較弱者的生技,八田先生忍痛先解雇部份優秀職工。這是他充滿人道關懷的一面。

在此,我必須強調,八田與一先生身上完完全全展現了崴峨高尚、令人敬佩的日本精神。

第一,我們可清楚從八田先生身上感受日本數千年來累積的崇高形而上價值與道德觀。不僅如此,八田先生以他一生作為體現「人應如何生活」的最佳哲學與理念,其甘於清貧、為國家百年大計奉獻的情操氣魄,實在值得年輕世代仿效。而「克己奉公」的精神,正是日本這個國家及日本人一項最珍視的精神。

第二,傳統與進步兩種表面上看起來相反的概念如何昇華、統一,是令許多人頭疼的問題。現在日本年輕人過度重視物質生活,眼中只有表象的進步,卻忽略了更重要的精神傳統與文化。如前所述,八田先生興建嘉南大圳的工程期間,必須不斷調合傳統與進步等不同觀念,採取最合乎成本效益的作法。以「三年輪作灌溉」的設計為例,這是當時最先進的灌溉工程,但最重要的,其實是八田先生背後的傳統「重農思想」與「公義觀念」。

第三,八田先生夫妻至今備受台灣人尊敬,許多人一想到他們就眼眶泛紅,最重要原因之ㄧ,就是兩人徹底展現了重義、誠信以及率先垂範、實踐躬行的日本精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8.09.12

林如貞

加入時間: 2008.09.12
1,642則報導
157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超好吃~惠美的月桃鹹粽

2024-06-17
瀏覽:
2,240
推:
0
回應:
0

行天宮水田生態學員_忠義稻田

2024-06-14
瀏覽:
4,204
推:
0
回應:
0

外籍生在農民市集買台灣好米

2024-06-11
瀏覽:
3,401
推:
0
回應:
0

只有一路陪伴的人才能吃到難得的日曬米

2024-05-31
瀏覽:
3,403
推:
0
回應:
0

草鴞~萬俊明導演台大演講

2024-05-28
瀏覽:
3,669
推:
0
回應:
0

外籍生在農民市集學習台灣文化

2024-05-20
瀏覽:
3,329
推:
0
回應:
0

媽媽的米嫁妝

2024-05-16
瀏覽:
5,485
推:
35
回應:
0

外籍生假日農夫 Foreign student holiday farmer

2024-05-07
瀏覽:
4,597
推:
0
回應:
0

成就原是看天田的嘉南平原成為大米倉---八田與一先生和烏山頭水庫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86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86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