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香港
公民記者 張讚國 高從霖 香港報導
如果一粒沙可以看世界,那麽塗鴉就可以看香港的面貌。
廣告是現代社會的產物,無所不在,尤其是街頭的公共空間。
塗鴉與廣告其實沒有太大差別,都是文字、圖像和符號的傳播。不同的是,塗鴉非法佔用公共空間,廣告則是商業行爲。
塗鴉客與街頭藝術家有著相同的邏輯,任何平面的空間就是他們的畫布,主要工具是噴漆罐。
對塗鴉客來説,公共空間的使用價值在於象徵意義,越是困難的地方,象徵價值就越高,例如香港唐樓的天台和牆壁。
香港的許多大型塗鴉都隱藏在一般人很少去的偏遠地方,例如元朗和錦上路的防洪道。不分男女,塗鴉客通常在這些地方可以耗上幾個鐘頭,為的只是完成一幅壁畫。
現代塗鴉由紐約的地鐵車廂流傳到其他地區,在地鐵車廂塗鴉因此成爲一個傳統,香港雖然有少數車廂塗鴉的例子,但是想在港鐡車廂塗鴉並不容易,塗鴉客於是在鐵路兩旁的牆壁創作。
水泥牆壁是塗鴉的理想地點,尤其是防洪道或橋墩,因爲警察很少到這些地方巡邏,偶爾路過的行人也不會多管閑事。塗鴉客隔一陣子,就自動更新,展出不同的文字或圖案。
政治塗鴉往往以人物或時事為對象,主要針對本地的政客,内容包括取笑、咒駡、批判或抗議,有時成爲新聞報導的話題。
嘻哈音樂和塗鴉都是大衆文化的一部分,兩者息息相關,1970年代,塗鴉與嘻哈音樂先後在紐約貧民窟流行,然後席捲全球。在美國,很多塗鴉客也是嘻哈音樂家。1990年代中期,西方塗鴉和嘻哈音樂被陳廣仁引進香港,他所推動的漢化塗鴉只是曇花一現,並未引起風潮,嘻哈音樂卻在香港落地生根。經過幾年,嘻哈音樂在香港已逐漸被年輕一代接受,並發展出本土特色。
塗鴉是一種不連續的傳播,存在周期很短,塗鴉客必須以量取勝,或創作大型壁畫,才能在公共空間裏彼此競爭,取得一席之地。
許多人在街道上看到的塗鴉通常是雜亂的簽名和貼紙,因爲褪色和破舊,這些塗鴉便顯得髒亂,香港的塗鴉還有色彩繽紛的一面,大部分只能在隱秘的巷道、防洪道或廢棄的建築物裏才看得見。
塗鴉是破壞公物還是大衆藝術,這不是簡單的黑白問題,而是見仁見智的爭辯,不會有定論。
現代中文塗鴉融合了西方技巧和漢字。香港嘻哈教父陳廣仁的漢化塗鴉別樹一格,必須從不同角度,才可看出内涵。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