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參訪屏東重建區 盛讚霧台谷川大橋豐富文化意象
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於4、5日辦理「媒體參訪屏東地區產經建設活動」,帶領近20位平面記者與廣播媒體主持人,參訪屏東縣莫拉克災後重建的「霧台谷川大橋」,由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基礎建設處洪世益副處長陪同,介紹霧台谷川大橋重建成果,並由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謝哲雄副處長及潮州工務段鍾漢賢副段長簡報。
霧台的谷川部落舊稱伊拉部落,但伊拉是日本人給的名稱,因此,經部落共識將原訂的伊拉橋名稱改為霧台谷川大橋。該橋是霧臺鄉入口地標兼生命之橋,橋墩柱從基礎底面至橋面最高達99公尺、墩柱74公尺,為目前國內最高橋墩橋梁,此外,這項艱鉅工程長達1,023天的施工期間創下零工安事故紀錄。
行政院重建會洪副處長指出,霧台谷川大橋(原名第一號橋)跨越隘寮北溪,原橋長53.5公尺、寬4.7公尺,為進入屏東縣霧台鄉谷川部落的門戶,於莫拉克風災中遭洪水沖毀。重建後橋梁變成654公尺,增加12倍,僅落1 墩於主河道區,橋梁跨距也長達140公尺,是極具挑戰之工程。
媒體記者盛讚霧台谷川大橋採順應自然的深基礎、高橋墩、大跨距方式興建,提供霧台地區居民安全的通道,且橋梁景觀以象徵魯凱族人文、精神代表元素之百合花、百步蛇、陶甕及雄鷹羽毛等圖騰進行設計,景觀護欄附掛各種原住民文化圖騰木雕,深刻融入原鄉部落風情,均表示相當值得向全國民眾推薦。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霧台谷川大橋自從102年10月5日落成啟用後,因可串連霧台鄉及原住民文化園區、禮納里部落、地磨兒生活藝術園區等,結合當地陶壺、木雕、石雕、琉璃珠、咖啡及刺繡等產業,已成為屏東地區最具人文及藝術特色的旅遊新亮點,通車後短短幾個月已為部落帶來通車前6倍的觀光人潮,帶動地方產業發展效益顯著。
媒體記者參訪屏東重建區
公路總局向媒體解說霧台谷川大橋興建過程
媒體記者在霧台谷川大橋休憩預定地前合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