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擊破器 危急事故不再怕
【記者呂佳燊、李明翰/台北市報導】每天乘坐的大眾運輸,如公車,成為生活中重要的往來交通工具。為了安全,在車窗上都有放置車窗擊破器。它的樣子是一個紅色的小槌子,當緊急事故發生時,拿起擊破器敲擊車窗四角,讓車窗破裂,以便逃生。然而,對於要拿起紅色小槌子去打破玻璃車窗的力道和勇氣,這樣的擊破器使用方法,是很多人不敢做的。要讓每個人都會使用,而且敢用的情況下,改良現有的車窗擊破器,所以角落擊破器的設計因此而生。
角落擊破器讓擊破車窗逃生更簡易,左為林冠芠,右為鄧培志 |
改造現有的擊破器使用更方便
設計人之一的林冠芠從女性角度出發,發現現有的擊破器小紅槌,在發生緊急事故時要敲破車窗,必須要擊破四個窗邊,而敲擊力道不足和面對要敲擊玻璃的恐懼,就讓擊破器很難使用。她認為如此重要的逃生工具必須是每個人都要能方便使用的,所以和鄧培志一同設計出角落擊破器使用的方法,只需要拉開再放手,讓它用彈力的方式擊碎車窗,以便逃生。
就讀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的鄧培志,和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研究所的林冠芠,獲得二O一三年第七屆晟銘盃應用設計大賽的金獎。光環背後經歷很多嘗試,為了要取代小紅槌的擊破器,他們曾想出要用按壓式、踹的等行式,最後經過討論用彈射的方式能讓使用者和玻璃有適當距離,因此不會造成使用角落擊破器時,玻璃碎片飛濺到手上,也比較容易使用。而附著在車窗上的角落擊破器,也不會再有被偷竊的疑慮。
一開始的設想,是在車窗的四個窗角都放置角落擊破器。透過實際訪問搭乘公車頻率高的民眾與年長者,和從新聞上的觀察後發現,將角落擊破器附著在主要車窗上的兩側對角處,這能指引民眾找到最適合逃難的車窗擊破逃生,也會節省製作角落擊破器的成本,並且設置警報器,需要按壓後才可以拉起,避免平時的誤觸使用。
兩人合作的默契讓設計更順
設計過程中的困難需在協調討論時間和地點。是在兩人讀的是不同學校,但兩人在設計上會合作,是因為大學時期身為同學,彼此間培養起來的默契。大學時期在幾次共同上課的過程中有了合作組隊的機會,透過討論逐漸發現兩人意外地暢談,甚至藉由討論,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討論設計的愉悅感。由於專長不同,也是讓他們在分配工作時能夠合作無間的關鍵,讓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透過快速地討論和分工,達到有效率的合作方式。然而,合作之間總有幾次不愉快的狀況,透過互相冷靜下來的談話與溝通,使彼此了解能夠改善的部分,共同調整再繼續的合作下去,這是鄧培志與林冠芠可以一直維持設計合作的方法。
角落擊破器的設計讓他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晟銘盃應用設計大賽的選拔過程中,公開讓民眾進行投票時期,許多非設計領域的學生以及民眾,在投票過程中認真詳讀設計概念,並且賦予建議以及讚賞,讓他們了解人們實際需求。他們相信設計可以改善社會,如角落擊破器不必讓大家花錢購買,卻可以在最緊要、需要的時刻給予大眾協助。因為它可以不分階級、貧富與性別,讓每個人都能夠使用,在急難時刻讓自己獲救。
未來設計合作希望觸及更多面向
台北將在二O一六年申請到世界設計之都,這是一個讓台北在設計界曝光的好機會,鄧培志與林冠芠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設計。他們特別注重在「公共設計」上,他們認為公共設計是大眾都能受惠的,相較於一般的商業設計著重營利導向,公共設計是對每個人最平等的方式,不會因為錢的原因而影響能不能使用設計品。他們希望能夠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也想出可以成立一間已設計為主的社會企業。透過自己在設計上的才能,幫忙政府能讓社會更好,設計更多公共設計。
他們覺得要做出好的設計,是透過觀察生活、打開視野,以及多傾聽許多人的心聲與不便,試圖盡力去改變不滿意的現狀。鄧培志與林冠芠希望從角落擊破器出發,在未來希望設計出更多能幫助大眾的設計品。角落擊破器的設計會減少人員傷亡的意外,但他們還是期望大眾能平安在外,沒有危險事故發生。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