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泰國米之神台灣巡迴教學—戴查老師 & 本土化經驗

文字-A A +A

2014.3

能和泰國米之神戴查老師連續學習三年,他很親切又有智慧,今年在研討會、實驗田之外還學習更多,充滿感恩的我何等幸運!!

 

※ 3月7日新莊社大

新莊社大工作人員行動力強,去年張佑維等共5人幫菁寮國小和我的稻田刷子和鐵鏈除草,之後李坤滄入股貢寮水梯田,佑維幫我把「水稻的故事」在我畢業母校「中港國小」開起來,今天則是泰國米之神巡迴教學第一站,4月王秋梅將數十人的幹部會議到貢寮水梯田辦理,月底還會舉辦「里山論壇」,希望都市人可以討論在這方面做點事,去年我只是種下小小種子,後續那些行動、影響力都是他們自發辦理,很驚喜也很欣慰。

戴查老師拿著心型的「菩提葉」勉勵大家精進精神面,翻議劉緯程小姐很好奇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Kwan Foundation)原文Khao-Kwan的意思,詢問戴查老師,原來並不是「米之神」,比較精確的意思是「神聖之米(Sacred Rice)–透過『米』,找到自己的靈魂。」如同薩提斯.庫瑪:「朝聖之旅,是為了將自己從速度、焦慮和那種想要成就什麼的慾望解脫出來,在生命不斷流動的過程中,超越心智鎖鏈,找到自我存在的真、善、美。」

 

戴查老師36歲開始研究,今年66歲,已經超過30年。當年他想幫助貧窮的泰國農民,他先找到一群農民,教他們自然農法。因他不是學農業也不是學經濟,他先向許多有經驗的老農學習,與國際交流農法,經過許多實驗才有今日的成果。當他向老農請益時,發現他們對『大地之母』非常虔誠,尊敬土地就會有非常好的收穫。有個佛經的故事:「佛陀在菩提樹開悟之前,有邪魔要傷害佛陀,大地之母從頭髮上擰出水來,化成洪水消滅了邪魔,保護佛陀。」另一個故事是「當佛陀在菩提樹下修道的時候,有一些很壞的僧侶從山上推大石頭下來,想要把佛佗壓死,大地之母挺身出來拯救佛陀。」如果有地震表示大地之母在生氣。

這是泰國的米之神,農民相信米之神會保護農民和農地有好的收成,大約50年前家家戶戶都會敬拜米之神,這些老農民對待土地和稻米就像我們在家尊敬我們的母親一樣。使用慣行農法的農民一心一意只想求快、求收穫,化學肥料和農藥傷害土地,就像傷害大地之母與米之神。

戴查老師一路懷著尊敬母親的心情,研發新農法。第一是控制蟲害、第二是製作微生物菌、第三是育種,抱持信念從大自然學習,再回饋給大自然,如今在泰國已有相當好的成果。剛開始試行時並沒有成功,但他還是專注在他想推廣的事情,當他非常專注在他的工作時,常天外飛來一些靈感,告訴他土地應該這樣改善,選種應該這樣處理,剛開始他也是半信半疑,但還是做看看,沒想到真的成功。

他研究許多國家有關微生物菌的部份,日本是用科學的方法製作菌種,再一個個分析,再將最強最好的菌種一個個分離出來,將所有最好的菌種混在一起,但是這樣失去了微生物應該有的多樣性,微生物菌的功能是靠整個團隊的協調及不同的作用。韓國農民把煮熟的米放到竹葉下,靜置一、兩週後得到微生物菌,方法雖好,但不是最好的。靈感告訴他到原始森林去採土,他去做了,經過試驗,得到製作微生物菌最好的方式。日本的EM菌相當昂貴,然而當你到原始森林採集,不僅免費,還可以多地點採集,獲得更多的樣本。培養菌的過程,有些人會比較成功、有些人還沒有,但沒有關係,只要有心都可以向邱錦和老師一樣,從一無所知、經過不斷試做到成為達人。

關於選種的靈感是把稻穀打開,這樣可以清楚看到裡頭糙米長的好不好,選好後試種在田裡,只要每期花點時間選種,永遠篩選品質最好適應力最佳的5株留種,長期下來,植株健康,品質產量提升,自有不錯的收成!由於種下去的米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所以米質得到很好的提升,比外面賣的米更好。

自然農法透過微生物菌,將收割後留下的稻桿在水中分解,成為最佳的有機質來源,再來是在田裡放滿江紅,微生物菌中的光合菌(好氧菌)會寄生在滿江紅上,會抓取空氣中的氮N,形成固態氮,才能形成稻子的養份,彼此有共生作用(浮萍只會搶肥)。在自然界中,稻子,小麥,玉米,本身沒有製作氮肥的機制,必需與其他作物或微生物菌共生。一甲地的滿江紅可提供6噸的氮肥(要注意保持呈綠色的滿江紅,否則氮肥會降低,若呈紅色,要加入自行用腐植土培養的KKF微生物菌,可稀釋100倍直接噴在滿江紅葉面上)

例如青皮豆或豆科植物等綠肥,利用根部的根留菌形成氮肥留在根部,土壤需要有足夠的多樣性的微生物菌,來完成自然界中神奇的共生作用。另外土壤養份不足的部份,可利用所有動植物的殘留物來製作液肥,回歸土地,植株自會從土壤中吸取它所需要的養份。當土壤乾淨了,自然會吸引大量的水蚯蚓,帶來大量的天然肥料,及為土地鬆土。大自然已幫助我們做了大部份的工作,我們只要依循自然法則,去完成剩下不足的部份就夠了!

戴查老師獲得這些靈感是米之神教育他,讓他來教這些自然農法,戴查老師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巧合,所有的因緣際會--包括他認識台灣泰國米之神推廣總召集人陳瑞芳、在這兒教學,都是米之神的安排,所以很希望讓慣行農法的朋友也可以使用自然農法,不要再傷害土地、自己的健康,他堅持這樣的對土地、對人友善的信念,繼續推廣。

戴査老師說,佛陀的教導是,不要相信你所看到、你所聽到,你要相信是自己去做、證實的事情,他已經在泰國實行多年自然農法對農民帶來好處,真心推薦給大家。然而戴查老師告訴大家不要相信他,要自己經過證實,是不是真正的好。

剛開始大學畢業時,他賺很多錢,但不是很開心,推廣自然農法之後,找到自己的天命,變得非常開心,其它的慾望變得較低,可以透過「給與」幫助別人的方式得到心靈更多的滿足與快樂。他相信人是有輪迴的,下輩子還是會選擇這個工作。

昨晚才到台灣,今天就來這裡上課。在每年5月,泰國王室會選擇一日來舉辦祭拜米之神的慶典,米之神基金亦會在當日敬拜米之神,數千的農民學生會到基金會一起慶祝,歡迎台灣朋友共襄盛舉。

3月16日菁寮國中

後壁好福氣,KKF三年巡迴教學台南場都在這兒,感謝台南社大程鐵翼先生協助辦理,2012年芳榮米廠、2013年菁寮國小、2014年菁寮國中,左:菁寮國小李榮宗老師、右:菁寮國中新任林國斌校長,林國斌校長很有心,星期天陪伴大家,從早晨8 點多到明月高掛的晚上都一起學習。

今年上課有較多年紀大的農友,陳義松老師也推薦不少白河農友來上課。隔天把上課講義主動分送菁寮幾個泡茶點、檳榔攤,農法在鄉村推廣,口耳相傳也是重要管道。

非農業背景的劉緯程小姐為了做好翻譯工作,事先看了許多KKF的資料、做好相關的基本功,沒想到第一站在新莊社大,戴查老師沒有講農法,而是講佛教精神勉勵較少有耕地的都市人、而在菁寮則第一次用台語翻議,快速轉換的她笑著謙稱「頭腦和舌頭差一點打結」。英、日文都通的她熱心幫我們翻譯問題,還幫忙上網找相關補充資料,非常快速、完整地回覆,巡迴教學完一個月,她還想繼續學習KKF自然農法,農業很幸運,有她加入,是個難得的好人材。

戴查老師等一行人連兩天住我那兒,我幫他和助理鋪好棉被,過一會兒,他叫我進去看,原來他自己找到蚊帳掛起來,露出純真笑容摸著臉說「這樣就不用像前幾天住青年旅社被蚊子叮」,身為基金會最高領導者一點都沒有高架子。

KKF自然農法第一部份:稻田抓蟲辨視

益蟲有閃亮的外殼或是較長的觸鬚,它們會吃其它的蟲
好蟲與壞蟲的比例約1:15達到平衡
可以一年噴一次印度苦楝汁防蟲,其它時間什麼都不用做

註:台灣種苦楝用來防蟲效果並不佳

去年李榮宗老師帶的「吾愛吾鄉、學童種稻」莊宜彰等10位小朋友升到菁寮國中,林校長在校內闢一塊實驗田,親自向專家取得稻穀,去年下半年開始由這批「種稻班」栽種,這是今年種香米,由國一莊宜彰同學親自培育秧苗。

菁寮國中行動力強,2014年1月陳瑞芳小姐教菁寮國中學生做微生物菌,已經成功做好幾桶,戴查老師查看成果。附近農友製作微生物使用的森林土多半由菁寮國小的落葉堆肥腐殖土提供,這兩所學校是國中、國小聯手做為農法推廣中心最佳示範,社區也將「自然農法」納入「環保小學堂」的推廣計劃。

陳瑞芳小姐教KKF自然農法第二部份製作微生物菌。雖然用菁寮國小的落葉堆肥當森林土效果很好,戴查老師建議每隔幾年最好到森林採土,讓菌種更多樣化。

戴查先生的「微生物觀」對我有很大的啟發,他說不用刻意去分離某種菌,也不用刻意去拿掉壞菌,因為對稻的某部分是壞的菌,卻可能對土壤整個是好的,他強調

1.菌種多樣化、2.讓好壞菌維持平衡、3.整體一起發揮作用

我想人的社會如同微生物世界一樣,大家從不同面向一起努力。

翻譯劉緯程小姐回應「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用自己的獨特去豐富這世界,真的很像多樣性的微生物菌,沒有好壞, 只有在人類想要賦與一個「目的性」時才會有好壞之分,比如培養微生菌時,上面白色的菌絲有時雜有黑色或綠色(含各類細菌,抗生素等)每一種菌都自有其功能,而在不同目的使用時,自會發揮它的作用,有合作性,拮抗性,超越性,犧牲性⋯等。」

KKF自然農法第三部份糙米選種及育苗

用手或機器將稻米去殼成糙米加以挑選,稻穀像帽子的是前端,從後端撥開才不會傷到胚芽。選種原則: 不能有白斑點、不能斷裂、透明光滑,胚芽要很完整。選擇乾淨的介質催芽,十天後可以移植到田裏。收割時留下最好的五株,再用這五株來選100顆,連續三年後農民自己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土壤以及當地天候的優良品種。這個工作非常重要,戴查老師建議農民花60%的時間在這部份。

在育秧苗前用稀釋50倍的菌水浸泡稻穀3小時,有殺菌及預防稻熱病的功能。土壤健康,植株才會健康,自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在泰國KKF基金會的農田,用此方法多年,基本上不曾發生稻熱病,胡麻葉枯病或其他稻子常見的病害。

註:乾淨的介質可用建築用砂,碳化稻殼鹼性太高,使用前要浸過水或多洗幾次。

有關微物菌各式培養方法、KKF農法、其它農夫實作經驗詳2014上課講義,請至http://www.kkfintw.wordpress.com下載

戴查老師建議不翻土深耕,直接將稻草桿及雜草淺淺的翻耕,這部份與木村秋則先生理念一致

1.泰國使用KKF農法,收割時並沒有切斷稻桿,而是整株稻桿散落在稻田,避免淹水時浮上來傷害秧苗,分解比較好

2.泰國和台灣一樣,不少農田是吃灌溉水,所以沒水耕作時,確實會長許多雜草,有些地方土壤比台灣更黏,KKF用這種方法在泰國一年兩期作稻得到很好的成果

3.不用大型、改用小型曳引機,避免機械重量把土壤壓實、變硬

4.將類似翻片的東西(碎土機)掛在小型曳引機後面,如上兩張圖片,它可以將稻草及雜草翻耕 (Daycha說這樣小型的碎土機是泰國每個稻農家戶必備,犁完田之後土壤呈大塊狀,這樣的碎土機是為了讓土壤更鬆軟。只是,KKF實驗田是用來將稻桿壓入水中,不做為碎土之用)

5..因不用深耕,所以行走速度很快,更節省人力、時間及能源

6.插秧前一~二週前作業,同時施灑微生物菌水,讓微生物菌水可以快速分解稻草桿及雜草成為有機質,避免未分解的部份產生沼氣和酸,影響稻根的生長

7.台南後壁農夫有小型曳引機,但都滾輪式壓稻草機械刀片,煌明伯說那是有水的田使用,台南田非栽種期無灌溉水,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那樣的機械,南部施做要再調整

戴查老師一人下午還到不同農友連續講解三場,推廣精神真另人感佩。

戴查老師建議稻田施放滿江紅可以補充氮肥

善化農友_蘇英彥願意慷慨分享滿江紅,施灑細節如下

1.滿江紅放到田裡會被福壽螺吃掉,所以必需經常灑,灑的速度比吃得速度快,才能佈滿整個田區

2.沒有耕作時水庫沒放,,稻田沒水,那段期間滿江紅會死掉

3.蘇先生另有池塘養滿江紅,所以可以避開上述問題

4.土壤的微生物需多樣且足夠,讓滿江紅健康成長發揮固氮作用

5.宜蘭和台南的滿江紅外型不太相同

 

=>Daycha說健康的滿江紅應呈現青翠綠色,一般看到呈紅色是因為缺乏某些特定固氮作用的微生物菌,致使滿江紅呈現紅色不健康的狀態。泰國KKF實驗田裡的滿江紅在接近收割時期會死亡落到土上成為綠肥,水面上不再漂有滿江紅。但是滿江紅的孢子也會落在田裡,隔年會再長出來。

 

我的前一任田主、曾在泰國工作、目前與兄弟開墾農場的張義明先生也來上課,上完課大聲稱讚「內容太精彩、很有用!」

左至右:陳瑞芳小姐、台南社大程鐵翼先生、齊柏林先生、林國斌校長、台南社大工作人員

我在台北已經聽過齊柏林導演兩場分享會,沒想到今晚在後壁又遇到齊導演,「看見台灣」影片裡賴青松稻田穀東俱樂部、洪箱女士保留灣寶土地、花蓮玉里「向前邁進」的農田大腳印,農業不再只是「餵飽人民」,而具有協助解決「地球環境問題」的重要地位。

3月21~22日南投部落

左:醫療奉獻獎、復育旱稻--瑞原香米的楊茂銀醫師

在台灣一個月密集推廣,南北奔波,舟車勞頓,陳瑞芳小姐和戴查老師的精神真是令人動容,加上學習精神強的宜蘭農友李信孟,他們一起到南投1000多公尺高的原住民部落去教自然農法,那兒地質脆弱、山路崎嶇,一般人無法自行開車上山。楊茂銀醫師生病恢復健康後,想要用自然農法耕作,他和戴查老師高興地交換米種。戴查老師建議要楊茂銀醫師先選種並採用自然栽培讓土壤有足夠營養,復育又大又香的瑞原香米。

3月25日宜蘭冬山鄉林祖棋先生農場

託宜蘭上課的福,我一早先到成功國小玩100次盪鞦韆。水資源是氣候變遷中很重要議題,戴查老師示範如何尋找水資源。他到五金店買兩根有點重量的鐵棒(以免太輕被風吹動),請師傅彎曲。首先,平行拿在手上、隨意指個方向,心裡問「請問這裡有水嗎?有嗎?還是沒有?」,不可以問答太快,要留一點時間等待答案,有的話鐵棒會交叉,沒有的話還是平行,再轉動身體指下一個方向繼續詢問,要練習約1星期左右才有感覺。

這個方向有水,往前繼續詢問。

鐵棒完全交叉,就在這個點的下方有水!!

等待時間,很喜歡植物的戴查老師發現嘉德利亞蘭花很清香,帶一株到教室一起上課。

休閒空檔,戴查老師親切與狗玩,怡然自得。

左一:戴查老師、左二:薩提斯.庫瑪

綠色陣線吳東傑先生帶著英國舒馬赫學院(Schumacher College)的薩提斯.庫瑪(Satish Kumar)來宜蘭,十年前戴查老師曾在泰國聽薩提斯.庫瑪演講,土壤與靈魂的觀念對他有很大的啟發,戴查老師謙稱當時只是無名小卒,沒想到十年後在台灣相見。

薩提斯.庫瑪很高興看到宜蘭農友學習製作微生物菌、用自然農法愛護土地。他說土壤是活的、是生命的來源,我們照顧土壤就是在照顧萬物,每一種物種都有權分享地球。金錢不是真正的財富,然而當你種下一棵蘋果種子、成長出上千新的蘋果種子,如同存錢在土地,產生利息。許多人認為土壤是髒的,只能由沒受教育的農夫在鄉村低薪工作,而受教育的人在都市領著較高的薪水,應該反過來,到底是電腦螢幕還是土壤比較重要,哪一個能滋養我們的生命?然而我們卻很少接觸最重要的土壤,土壤是有靈魂、智慧,不只在教堂,接觸土壤一起工作,心靈可以得到潔淨、沉澱。許多城市使人心靈產生疾病,能夠使人重新恢復健康的不是醫院的藥而是回到與土地連結。

薩提斯.庫瑪說能源危機,很多人提倡玉米、黃豆是再生能源,其實都市人力也是一種再生能源。台灣小而美,他提倡都市週遭有更多的菜園、果園用來生產食物,讓都市人在土地付出、重拾勞動的尊嚴。城市人應該為這種身、心、靈放鬆的活動付費,而農夫也回饋當地新鮮食材,是一種低地球能源消耗的新經濟。

林祖棋先生到市場收集許多魚廢料,加入微生物菌水、糖蜜製成魚肥,非常成功完全沒有腐魚的臭味。

戴查老師看KKF實驗田成長情形,新農法深入民間宣導不能只靠電腦網路或文書,天香姐還用電話人情號召宜蘭社大同學來上課。

宜蘭農友們觀察、行動力很強,礁溪寶隆農友分享,她去年種綠肥成長兩個多月後打一次田,今年插秧前不再打田(宜蘭慣例:插秧前一個月再整地一次) ,只用人工粗整地,期間保持有水,當時稻桿及綠肥殘渣約有2公分厚,因有些腳印坑洞,缺點是機械插秧時有些秧苗會掉入洞裡,但她補秧時,發現只整地一次,確實比兩次好,土壤比較沒有那麼硬,今年她學會做微生物菌水,來年插秧前施灑,就可以快速分解有機質殘渣成為稻子生長需要的肥料。

福壽螺是栽種水稻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戴查老師在泰國養鴨吃福壽螺,然而養鴨要防狗咬、還要餵飼料,增加農夫不少工作。既然福壽螺除不完,和平共處並善加利用更是圓滿。泰國米之神推廣三年,台灣農民本土化的智慧讓人鼓掌,宜蘭KKF學員范姜玉梅大姊示範,由李信孟先生做照片記錄,插秧前田的四週挖深溝,挖出來的土放到田裡,整地時順便打平,喜愛深水位的福壽螺在裡頭安居樂業,不用花人力撿,到五金行買白鐵製、大支清水溝的工具(每支250元、真像撈麵的大勺子)集中撈起福壽螺,加上微生物菌拿去做液肥,輕鬆又愉快。

還有拿哈蜜瓜或菜葉在入水口吸引福壽螺
http://blog.xuite.net/keepthememory/here/210382399

3月26日、「永續的小而美The sustainability of small is beautiful。」薩提斯.庫瑪主講、Daycha和彭明輝老師與談、地點:台大法學院的國際會議廳

薩提斯.庫瑪:「生態﹙Ecology﹚和經濟﹙Economy﹚兩個字源於同一個希臘字根「'oikos家」的意思。因此,生態﹙Ecology﹚從希臘字源來解讀的話,是指關於家庭﹙或地球之家﹚的知識,而經濟﹙Economy﹚意為適當的家庭管理。了解「家」的知識,讓生態與經濟攜手併行。

教育需培養有想像力、創造力、技術、思想、心靈、與人際關係完善的年輕人,教育必須走入大自然與人類社群。如果「心」沒有被訓練、被教育、被開發,你要怎麼去面對在生命中出現的所有關係。我曾經遇見一位偉大的哲學家,葛雷格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他問我:「薩提斯,你有五隻手指嗎?」 我說:「我當然有五隻手指。」 「不,你沒有五隻手指,你有四段關係,每一隻手指之間的關係。」他嘗試教我,所有事物都是在關係之中。你如何處理關係的? 你與朋友的、與父母的、與伴侶的、與孩子的、與大自然的。學校要幫助發展人生中的這個部分,需要訓練自己的心,去面以及在日常生活裡會發生對悲哀、失落..等負面情緒,同時去感受慈悲、愛、和慷慨的正面能量。

像甘地一樣用手去做,許多智慧來自於實踐,聰明的使用電腦和機械,進口本國缺乏的東西是正當貿易,但若消耗地球寶貴能源來進口物品,則要重新思考貿易的經濟價值,全球化和機械化不是全部的答案,要從大自然尋找答案。

戴查老師:「我是一個佛教徒,看到農夫被奴役、受苦,所以希望用自然農法讓他們得到真正的自由。不要相信我說的話,只要聽、試著做看看,成功之後,你再相信。這些需要智慧,不是只經由大腦思考,而是從直覺、從心靈。我教台灣農民自然農法的原則,他們就去做、去證實它,和泰國不盡相同,走出台灣自己的路。

自然農法讓大家不用費力工作,不用再匆忙,而可以把生活放慢下來,將時間拿來鍛練心靈,讓心靈得到平靜與快樂,跟隨你的心,聽從你的直覺,我相信大家都會成功。」

台灣泰國米之神推廣總召集人_陳瑞芳小姐:「我是居住美國的華人,看到台灣的現況除了心痛、指責,我想自己可以為台灣做點什麼?很多人問泰國農業比我們落後,為何要與泰國人學習?戴查老師是虔誠的佛教徒,研究自然農法30年,從小民基層開始免費教學推廣,讓大家認識自然的豐富,和宇宙的愛相連結。

4月5日台北市水利處劍潭抽水站

去年底陳瑞芳小姐和台北市水利處一起做汚水站除臭淨化試驗,用自然農法的方式,員工協力做3600顆乾式微生物菌球,選擇比較不受外界較多影響的劍潭抽水站劍潭汙水處理場做水質淨化實驗,因此今年戴查老師特別去水利站給他們鼓勵與指導。

 

4月5日淡水老街

戴查老師和助理明天一早就要回泰國,終於得空在淡水逛逛,一邊逛街仍一邊討論請教農法細節,有關香米品種純度,戴查老師說要等第八代才能穩定。戴查老師建議再生稻的處理,水稻收割後2~3天用輪胎的重量將稻頭壓平(如上圖農夫坐的位置下方),讓再生稻重新長起來,在泰國一個月不淹水,品質及產量會比較好,最高記錄可以收4期的再生稻,避免提早收成被鳥吃,還是需要大家一起施作。雖然還是無法與重新插秧的成果相比,而且也不適合需要氣候配合的泰國香米,或許台灣有些人力不足種再生稻的地區可以考慮

影片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dY-928nNk&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我把再生稻泰國影片放給老爸看,他是農家出身,他說這原理以前的人很早就知道,宜蘭留再生稻都是用人工把稻草頭割到與土平,但有淹水,讓它再長出來。

收集許多「雞」飾品的戴查老師很高興又多一件!! 對我有很大啟發的戴查老師要回泰國,很捨不得,總覺得還有很多要向他學習。戴查老師說:「我們在這一世有因緣聚在一起,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及大自然』未來的長遠目標,在人生的路上,以慈悲心幫助別人,給與激勵、教導與扶持,堅信每個人『良善意圖』,共同讓世界達到美好境界。」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8.09.12

林如貞

加入時間: 2008.09.12
1,642則報導
157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超好吃~惠美的月桃鹹粽

2024-06-17
瀏覽:
2,240
推:
0
回應:
0

行天宮水田生態學員_忠義稻田

2024-06-14
瀏覽:
4,204
推:
0
回應:
0

外籍生在農民市集買台灣好米

2024-06-11
瀏覽:
3,401
推:
0
回應:
0

只有一路陪伴的人才能吃到難得的日曬米

2024-05-31
瀏覽:
3,403
推:
0
回應:
0

草鴞~萬俊明導演台大演講

2024-05-28
瀏覽:
3,669
推:
0
回應:
0

外籍生在農民市集學習台灣文化

2024-05-20
瀏覽:
3,329
推:
0
回應:
0

媽媽的米嫁妝

2024-05-16
瀏覽:
5,485
推:
35
回應:
0

外籍生假日農夫 Foreign student holiday farmer

2024-05-07
瀏覽:
4,597
推:
0
回應:
0

2014 泰國米之神台灣巡迴教學—戴查老師 & 本土化經驗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82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82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