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珍 用藝術說慰安婦的故事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鍾岱君、李珮綺/台北市報導】牆上掛著一個個寫著日文名字的名牌,進到狹小的房間,只有一張木板床、一件日本和服和一條白色毛巾。在「慰安婦‧招募」國際人權特展中,藝術家李昌珍根據史實文獻,重現「慰安所」的真實樣貌,希望大眾正視慰安婦議題不只是歷史課本的一章,應該記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李昌珍與慰安婦歷史的相遇

婦女救援基金會(婦援會)一九八七年成立,致力於關心受到性別暴力壓迫及被忽略的弱勢婦幼,並幫助他們自立自主,提升婦幼人權。婦援會於一九九二年開始關注慰安婦議題,本次特地在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邀請到韓裔美籍藝術家李昌珍,來台展出「慰安婦‧招募」系列作品,她親自走訪七個國家,訪問多位慰安婦倖存者和一位前日本軍人,揭開慰安婦歷史的面紗,她的其餘作品多包含對當代各種不同文化和社會議題的關注,例如:身分認同、性別、全球化、國族主義、人口販運和宗教等議題。
 

女性人權特展 慰安所場景重現

李昌珍會注意到慰安婦這個議題,是源自二〇〇七年美國國會眾議院發表第一二一號決議文,譴責日本在二戰期間強徵亞洲其他國家婦女充當日軍「慰安婦」,並且有三名慰安婦倖存者到美國證言,其中有兩名是韓國人,一名是荷蘭人,雖然她在韓國已聽聞過慰安婦的歷史,但讓她驚訝的是歐洲婦女也在其中,為了更深入了解慰安婦的故事,她參考許多書籍,不過英文書提及慰安婦的非常少,最後她決定親自採訪慰安婦倖存者,造訪韓國、台灣、中國、日本、印尼、菲律賓和澳洲等七個國家。

她透過四種類型的作品,呈現慰安婦的歷史故事,分別為仿看板廣告輸出、媒體影像裝置、「慰安所」重現和台灣公共藝術。仿看板廣告輸出利用海報或印刷物的方式,將「慰安婦‧招募」的廣告在公共場所展出,例如:將黃金色葉子圍繞慰安婦倖存者的黑白肖像,向她們揭露史實的精神致敬;媒體影像裝置放映是李昌珍走訪七個國家,訪問韓國、荷蘭、台灣、中國、菲律賓、印尼的慰安婦倖存者以及一位前日本軍人的影片,透過他們的影像與聲音,告訴人們這段歷史;「慰安所」的重現是根據歷史文獻資料,將展場部分佈置成慰安所的樣貌;台灣公共藝術的部分透過在捷運站等公開場合張貼「慰安婦‧招募」的海報或文宣,讓更多人看到並關心這個議題。

慰安婦阿嬤「說」出自己的故事

一般人對慰安婦的了解並不多,李昌珍將她與慰安婦阿嬤們訪談的影片,以阿嬤們演唱自己喜歡的各國民謠為背景音樂,用女性的故事和聲音,去交代整個歷史事件的脈絡。她們多是被綁架或拐騙,被強迫為日軍提供性服務,每天要承受數十甚至百名男性身心上的折磨,遭受不人道的待遇;而在日本撤退後,返回故鄉的阿嬤們,還必須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指責她們帶著不潔的身體回來,除了心靈的打擊外,對身體的傷害也非常大,很多阿嬤因此不能生育,在接下來的婚姻中備受壓迫。
 

重現慰安所內的塌塌米以及和服

而在影片中,除了訪問慰安婦倖存者,最讓李昌珍印象深刻的是訪問到前日本軍人金子安次,她說:「我在書上讀到的都印證了。」金子安次做為一位曾經前往慰安所的軍人,親口說出慰安所內慰安婦的接客情況:「女人穿著日本和服,就那樣坐著,男人進來,一個接著一個,一次大概十到十五分鐘,每天必須接客五十到一百名士兵,沒有擁抱,沒有親吻,我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做這種事。」以慰安婦歷史中加害人的角度,他說他唯一的希望是,不要重複發生日本的行為,也希望戰爭不要再發生。因為他的坦白除了讓李昌珍感到衝擊,也讓她更堅信慰安婦歷史公開的必要。

這樣影音的呈現方式,成功地吸引民眾的注意。看展的民眾唐小姐說,最讓她震撼的是影片的部分,因為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去說這個故事,而且除了從被害者的角度之外,更從「加害者」角度去說這件事情,是一個不偏頗的呈現。她表示在看完這個特展後覺得心情很沉重,她也因為一直有在關注女性和慰安婦議題,對於慰安婦議題有自己的見解,她說:「慰安婦是不可改變的歷史,但重要的是現代人要怎樣去對這段歷史有正面的幫助。」
 

慰安婦倖存者的影像投影

慰安婦不是恥辱 應是歷史的記憶
慰安婦議題在亞洲似乎是比較禁忌的話題,在歐美地區則是少有人關心。李昌珍說,日本人即使知道這段歷史,也不願承認,因為想保有對自己國家的尊敬;其他亞洲國家則將慰安婦歷史視為一種「恥辱」,不願讓這個議題浮出檯面,甚至刻意隱藏。

因此,各國在慰安婦歷史教育方面,大多由民間帶起。她說,韓國有一個分享之家,是韓國的慰安婦倖存者一起生活的地方,她曾經造訪,看到許多男大學生在那裏做志工,陪伴阿嬤、跟她們聊天,她認為韓國人關注慰安婦議題的人比較多,也因此在幫助慰安婦阿嬤募款時可以獲得比較多資源,相反地,在菲律賓就因為關注的人較少,資源也相對不足。

雖然每個存在慰安婦倖存者的國家,都有持續為慰安婦議題努力的人,但難免會有不友善的聲音,李昌珍提到,她在日本放映採訪拍攝的影片,就有位日本老人來現場兩次,表達不希望慰安婦議題反覆被提起。也有台灣人在看過她的影片後,才知道慰安婦不只在台灣,在其他國家也存在,她希望透過這樣藝術的形式,吸引更多人關心並深入了解慰安婦的歷史。

 
韓裔美籍藝術家李昌珍於婦女救援基金會

人們對慰安婦常有不正確的印象,李昌珍希望可以改變人們對慰安婦倖存者的觀點,她們能夠說出自己的遭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這也是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去數十年,才有慰安婦倖存者願意出面指控日本政府的行為,所以我們更應該歌頌阿嬤們的勇氣。李昌珍尤其希望讓現在年輕人了解慰安婦歷史,因為慰安婦議題牽涉的是現在都還存在的國際人權問題,年輕人可以透過歷史經驗,保護每個人的未來。

認識慰安婦歷史 避免重蹈覆轍

婦援會專員鄭靚勤說,會特地來看展的大多是年輕人或藝術家,也會有住附近的老人順路前來,她在展場曾遇到一位阿公,他雖然覺得慰安婦很可憐,但是認為有一些人可能是有拿錢的,「很多老一輩的人會認為慰安婦是有償的,她們都拿錢了我們為什麼還要幫她們說話?」但是再繼續聊下去,他發現阿公其實知道慰安婦是被強迫、沒有選擇的,「只是不同年齡層的人會用不同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去解釋這段歷史。」她覺得在展場和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對話,可以獲得不一樣的回饋,並讓更多人認識慰安婦的歷史。

「Just talk about it!」李昌珍說,要讓大家關心這個議題,就是要說出來讓人看見。婦援會希望透過藝術這種比較輕鬆、親近的方式,讓民眾體會慰安婦不只是歷史的一部分,更是每一位慰安婦阿嬤的生命故事。阿嬤們讓大家看見生命的勇敢與韌性,李昌珍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並給予慰安婦倖存者應有的尊敬。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7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005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492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354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21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2,664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156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835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19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955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696
推:
0
回應:
0

李昌珍 用藝術說慰安婦的故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36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36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