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評論/有這樣的跨性別同志,我們還需要敵人嗎?

2013/12/13 12:02
6,108次瀏覽 ・ 31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一直以來台灣的跨性別人權運動都處於動力稍微不足、聲音不夠大、社會不是很了解的狀態。但是從最近開始,這個處境稍微有了變化。今年,隨著跨性別相關事件與議題在社會能見度的逐漸增加,還有各種不同社群、社會運動者的跨界聲援,開始讓跨性別議題開始讓社會聽到、看到,並了解。雖然,我們不確定能改變到什麼,但是我們知道改變正在發生。
 
在任何的社會運動領域,往往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比如說對運動方向的質疑、思考、不同見解等。這些都是可以討論和商量的空間,畢竟,多聽意見對於運動者總是好的,也許會想到未曾想過的事情,還有注意未曾發現的盲點。
 
不過,即便是社群裡一樣的身份、一樣處境的朋友,我們居然觀察到了一些無法理解的「意見表達方式」:
 
我曾經在一個交流社運故事的場合,聽過苑裡反瘋車運動者遇到的經驗,有一群大學生表面上參與反瘋車運動,私底下卻到處用言語分化在地居民,希望他們不要抗爭。在跨性別運動裡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有的人不是用理論、不是用活動來吸引目光,而是用「護家盟」的抹黑與分化手法來打擊別人,以達到提昇自己聲望的效果。
 
有的則以到處批鬥的方式,說著「你不懂」、「你不是事主、不是社群內的人」來批評社群、聲援團體、熱心民眾。以傲慢跟偏見的批判手段來作為一種提昇自我價值的運動方式,彷彿只有他是真理,其他人都是來亂的。但卻落得沒人有意願想跟他合作的窘境,最後再哭訴社群沒聽見他的聲音與意見(並說推行的方向沒有問過社群,其實只是沒人問他),再批評別人都來收割他的議題。
 
其實多年來同志運動的壯大,正是各領域聲援的結果。我們可以從其他社會議題中看得出來,一個議題如果只有主體出來說話,是永遠不夠的,所以我們才會需要橫向連結。對於任何跨領域支援的朋友,我們都應該感激他們的付出,因為只有他們一起來,才能讓我們提高社會能見度與關注度。一位護樹的潘大哥,在聽完這些社群內的惡意鬥爭之後,用了一句話表達他的感想:「有這樣的跨性別同志,我們還需要敵人嗎?」
 
是啊,我們有多少人?求別人來幫忙聲援都來不及了,還要回去分化自己人?持續這樣惡意鬥爭下去,我們是什麼都得不到的。
 
文/吳伊婷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