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F微生物菌球&柚子芭蕉酵素實作 2013/11/15 23:14 ・ 3,746次瀏覽 ・ 37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地區 臺灣 宜蘭縣 冬山鄉 分類 生態環保 社區改造 教育學習 標籤 KKF微生物菌球 信義房屋18區志工活動 溼地營造與管理班 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 柚子芭蕉酵素實作 宜蘭社區大學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宜蘭辦公室 版權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CC BY-NC-SA 3.0) 授權條款 分享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Video Player is loading.Play VideoPlaySkip BackwardSkip ForwardMute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Loaded: 0%Stream Type LIVESeek to live, currently behind liveLIVERemaining Time -0:00 1xPlayback RateChaptersChaptersDescriptions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Subtitlessubtitles settings, opens subtitles settings dialogsubtitles off, selectedAudio TrackPicture-in-PictureFullscreenThis is a modal window.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TextColorWhiteBlack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OpacityOpaqueSemi-TransparentText Background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OpacityOpaqueSemi-TransparentTransparentCaption Area Background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OpacityTransparentSemi-TransparentOpaqueFont Size50%75%100%125%150%175%200%300%400%Text Edge StyleNoneRaisedDepressedUniformDrop shadowFont FamilyProportional Sans-SerifMonospace Sans-SerifProportional SerifMonospace SerifCasualScriptSmall CapsResetDoneClose Modal DialogEnd of dialog window. 噶瑪蘭人-風箱樹 KKF微生物菌球&柚子芭蕉酵素實作 分享到 Facebook 內嵌: 620x420 620x460 (4:3) 360x240 360x270 (4:3) 信義房屋18區志工活動 照片 KKF微生物菌球&柚子芭蕉酵素實作酵素 宜蘭社區大學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 溼地營造與管理班 協助引導 照片 2013年11月13日 -13:00 抵達社區 13:00-13:15 相見歡、KKF永續綠色教育農園分組分工說明 13:15-16:00 KKF微生物菌球與柚子、芭蕉酵素實作分組分工「做中學」工作 KKF微生物菌球(昭中引導) 芭蕉酵素實作(天香引導) 生態水生植物池進階管理(小葉引導) KKF資材室整理(崑陵引導) -16-00 快樂 賦歸
噶瑪蘭人-風箱樹 ・ 2013/11/15 23:18 檢舉 黑豆仁老堡正的故居,曾在日據時代幫助前宜蘭老縣長陳進東先生避過228時期災難,古厝旁的大石頭留著老縣長過去避難的身影。這幢紅水溝堡無尾巷一條龍及左護龍的堡正古厝經歷80年的歲月,在20幾年前經過颱風災損就荒廢至今,堡正古厝漸漸頃斜,老堡正之子崑陵見證古厝的故事與社區的歷史,對社區與古厝的情感,不忍就此將老屋推平重建。 經過清溝社區地方居民互動討論與溝通,集結大家希望建立自已社區特色,重建黑豆仁古厝,希望透過社區永續綠生活的概念、資源整合、古厝新生、協力造屋的過程及加入低碳結能環保多元創意的元素,將眾人的智慧,融合古厝與週邊環境的連結,成為貫穿傳統與未來環保綠建築的新典範,營造成一個「KKF永續綠色教育基地」
噶瑪蘭人-風箱樹 ・ 2013/11/15 23:20 檢舉 社區簡介: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在宜蘭有一群濕地保育志工,在宜蘭社區大學的蘭陽濕地生態社講師邱錦和老師帶領下,一直以「工作假期」的模式,堅持「做中學」的精神,走訪蘭陽地區各個大小不同的自然濕地與人工濕地,學習如何保育、復育台灣的水生植物。並進一步深入社區與學校,參與大大小小的濕地生態復育工作,目的是希望喚醒社區居民們對濕地生態的重視,並能結合社區力量共同復育與維護濕地環境與在地性的水生植物。 黑豆仁老堡正之子崑陵提供土地建構KKF永續綠色教育基地與生態水生植物池。生態水生植物池系為淨化社區汙水水質,用在社區水質的改善與水質源運用上,設置入滲溝、草溝、人工溼地、人工浮島,2007年協商濕盟宜蘭分會邱老師與真理大學自然質源應用系易霖、國維,協助指導施工前植物資源調查、土壤考古挖掘、放樣、施工,採取生態工法,在水溝,設置蛇籠入滲溝、草溝,以天然的植物作為阻絕、吸收汙染物的第一道防線。用植物來吸取水中的氮、磷,以減輕社區水質優養化程度,將淨化後水,澆灌有機農園果菜,與自然回流回渠道。將水質源永續利用,營造生物多樣性社區休閒農園,開放宜蘭社區大學、社區居民體驗有機無毒果菜,種植自採的休閒活動空間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