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聆聽王心心-南管與現代詩的美麗相遇
余光中聆聽王心心 南管與現代詩的美麗相遇
新聞稿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南管音樂大師王心心,首次以南管譜曲現代詩,10月18日晚間於國立台灣文學館首演,取材同是泉州人余光中的作品〈鄉愁〉,曲音百折千迴,打動現場近四百名聽眾的心,有人聽得眼眶泛淚不能自已,終場紛紛起立,報以熱情的掌聲回應。這也是國內首次成功將南管古樂與現代文學結合的完美演出。
余光中夫婦與王心心合影,右一為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國家文學館提供)
國立台灣文學館10週年館慶系列活動之一「文學匯演」,邀請心心南管樂坊演出,除了傳統南管樂曲,此次還將這項古老的民間曲藝創新,由創辦人王心心首次嘗試結合現代詩入南管,她說,將現代詩譜上南管的想法,擺在心裡已經很久,這次藉由台灣文學館的提議,讓夢想實現,她很感謝,尤其在演唱鄉愁一曲時自己幾乎哽咽,情感上有很大的波動。
演出結束,觀眾起立鼓掌致意。(國家文學館提供)
王心心古典扮相優美,一出場即虜獲全場目光, 她手撫二弦靜默, 眾人屏息以待,接著一種近乎來自天籟的聲音,緩慢的流洩而出,聽眾陶醉其中,彷彿進入不可名狀的時空,直至樂音停止才清醒過來,意猶未竟的品味之前耳聽眼見的美好。
王心心會後表示,她希望有機會可以辦一場全部都是余光中老師作品的南管音樂會,而除了余光中,席慕容是她特別傾慕的詩人。
余光中與妻子范我存昨日親自出席在台灣文學館舉行的南管音樂會。(國家文學館提供)
余光中18日帶著妻子范我存共同出席這場音樂會,聽完王心心的演唱,他上台表示,南管的優美不下於崑曲,他的〈洛陽橋〉,如今譜上南管曲牌,由王心心唱來,讓他有一種「心心相印」的感動。
南管為台灣所保存的傳統音樂裡最古老的樂種,發源於中原,在泉州發揚光大,王心心就是泉州人,四歲起學習南管,精習指、譜大曲及各項樂器,尤以歌唱著稱,至今卓然成家,是南管界少見的音樂全才。
音樂會共演出6首曲目,先由樂師王新源向觀眾介紹南管音樂做「導聆」,讓第一次聆聽者也能輕鬆進入南管,享受東方古典音樂的美好。前2首作品是傳統南管樂曲《記相逢》之〈月色〉〈霏霏颯颯〉二節,《記相逢》為南管古樂較完整的指套之一,內容為元雜劇《玉簪記》裡小尼陳妙常對書生潘必正的相思之情;接著是以現代詩入曲的《鄉愁》及《洛陽橋》,都是詩人余光中的作品;〈梅花操〉為南管四大名譜之一,最後以熱鬧優美的〈百鳥歸巢〉作結,全曲模仿百鳥啼鳴飛翔,旋律明亮活潑,變化萬千。
音樂會後聽眾紛紛湧上台前,要求與王心心合影、並請余光中簽名,還有從大陸來台求學的女大生關雨然,第一次聽南管及余光中的詩,直呼好聽,紅著眼眶要求王心心幫她簽名,氣氛熱烈感人。台灣文學館
館長李瑞騰則表示,文學館很高興幫南管與現代詩作媒,此次跨界合作,成功的讓老藝術注入新生命,也帶起10週年館慶活動的高潮。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