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臉譜(一)傳統手工製香 天然ㄝ最好
隨著機器製香及進口香的引進,傳統手工製香已逐漸被取代,製香已將近三十年經驗的老師父,依然堅持,天然ㄝ最好。
製香師父 林稜淵:「我堅持反璞歸真,就是用最傳統的原料來製香,然後就是不要,讓消費者點到不好的香,因為現在市面上坊間,都已經是進口香佔九成了,然後如果我再不做的話,這種傳統的技藝就消失了,然後我就是,感覺自己有這種使命。」
把原木色的香腳沾上發酵水,再快速展開變成扇子的形狀,灑上天然的老山香末,製香講求的是力道與快速,光是簡單的沾水動作,力道如果沒有拿捏好,整把香都會掉進水裡,如何讓每一枝香勻稱飽實,就得看師父們的真功夫。
製香師父 林稜淵:「然後沾水的時候,最主要的它有三個點,三個點看齊之後,慢慢的慢慢的慢慢的,盡量讓這個水不要產生水花,因為以前的師父七八個在做,你一桶水給人家做下去,後面的人在沾水就很困難,我們現在就是要把它展開,香要把它展開,除了展再來就要蹬,這叫做轉,蹬,展。」
製香師父說,手工和機器的最大差別,除了不加石灰粉,香灰不會燙傷皮膚之外,最重要的在於,第一道所使用的粘著劑,是天然的楠樹皮粉末,這是化學藥劑所無法取代的。
製香師父 林稜淵:「傳統的粘著劑,你這樣打打打打,你在拉的時候,它會有彈性,會牽絲,那叫做黏仔性,現在坊間的黏仔,它會黏,但是它沒有彈性,沒有那個絲,最大的原因就差在這裡。」
將曬好的香,把香腳染成紅色,手工製香就圓滿完成,林師父說香也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
製香師父 林稜淵:「我們在製香的時候,是不是香末本身它就屬於木,香腳也是屬於木;那火的部份,就是我們染香腳紅色的部份,這就是火,還是說你把它點燃了,它就是火;土呢?土就是它燃燒了之後,產生的灰化為土;那金呢?香腳做一做,底部香腳一定要漆金色,或者是說,我們燃燒的時候它所產生的煙,煙就是屬於金;那水製香一定要沾水下去做,所以說水是每做一次香,它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對了,沒有水香就做不起來,所以說,香本身就已經五行俱足了。」
雖然手工製香已是夕陽行業,但製香師父相信,只要自己堅持,這項製香的傳統文化,就會一直傳承下去。
公民新聞 賴進源 卜堉慈/彰化大村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