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逸驊 用鏡頭看美索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826【記者張巧萱/台北報導】自由攝影工作者吳逸驊,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攝影,也在偶然的機會下和位在泰國北部的美索鎮結下不解之緣。透過攝影,他找到先前未有的視野,也找到身為媒體工作者應有的價值觀。

研究所念的是行為科學,畢業後還曾擔任過一年半的輔導老師,後來到出版社工作,直到五年前出版社倒了才開始接觸攝影。吳逸驊特別拜師學藝,從最基本的攝影技巧學起。吳逸華認為可能是大學有念社會學的關係,對於觀察周圍的環境很拿手,所以總是可以知道自己想拍的東西是什麼。

三年前,吳逸驊受到朋友的邀請到了美索鎮一趟,之後便多次進出這個身為泰國和緬甸邊境城鎮中重要的經貿地區,從事攝影的工作。在美索鎮,吳逸驊看到許多緬甸人為了工作機會,冒著生命危險偷渡而來,生活困苦外還要受到雇主的剝削。他表示,旅途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自己受到影響開始關心緬甸地區,開始注意國際事務。

回憶起在美索鎮的日子,吳逸驊笑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食物很好吃,至少可以吃到三種國家的食物,而且當地的人很合善。」在攝影方面,他表示,過程並未受到太大的限制,想拍什麼就拍,如果被當地的人拒絕,就不拍。

儘管如此,吳逸驊心中仍帶有遺憾。有一天他和朋友經過了一片空曠的空地,看到了幾個人群聚在地上吃著白米配醬油,吳逸驊向他們揮手打招呼,而和善的他們示意要吳逸驊一同享用。他說:「在一個那麼大的空地中,只有一個簡陋的遮雨棚和棚內的幾個人,當下場景的對比帶給我一種震撼,可是我當時並沒有帶相機在身上。」

在捕捉任何畫面時,吳逸驊一向秉持「只要看到感動的事物我就拍」的態度。然而面對錯失拍攝良機的情形,他卻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說:「對一個攝影記者而言,沒拍到很可惜,但拍到就沒有故事了。」因為沒拍到,畫面會一直留在心中;拍到了,畫面就變成了事實。

從初學者到特約攝影記者,從台灣到美索鎮,多年的經驗讓吳逸驊開始反省。他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究竟是誰在為底層發聲、任何媒體存在的意義。吳逸驊說:「傳播的過程中包含介質,意謂任何形式的報導都有可能因為介質,導致事實被扭曲。」他的理想便是找到傳播過程中不變的價值,並期許自己在攝影工作上,能用公平和正義的客觀角度去看世界。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好奇寶寶

「究竟是誰在為底層發聲」?吳逸驊這句話讓我感動!也牢記在心。

本篇新聞沒有貼出吳先生之照片,將來會開攝影展嗎?一定要在此平台發佈新聞稿喔!!

4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074則報導
2,179則影音
679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1:57

科學特供隊 由特教生教導科學知識

2023-09-22
瀏覽:
86
推:
0
回應:
0
1:31

主婦聯盟 推廣惜食計畫讓廚餘變佳餚

2023-09-21
瀏覽:
2,325
推:
2
回應:
0
2:48

孫敬閔 為救傷穿山甲展開十五年野外研究

2023-08-31
瀏覽:
21,095
推:
64
回應:
0
3:10

呂光洋 開啟台灣山椒魚研究史

2023-08-29
瀏覽:
11,738
推:
1
回應:
0
3:06

在城市種植雜草 重拾生態多樣性

2023-08-22
瀏覽:
20,909
推:
1
回應:
0
2:02

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用懶人包推廣醫療知識

2023-08-18
瀏覽:
16,765
推:
4
回應:
0
2:41

宜蘭默默書店 用教育打造動保觀念

2023-08-17
瀏覽:
75,461
推:
3
回應:
0
2:06

瑞芳高工 用排球帶領球員走向正軌

2023-08-16
瀏覽:
17,769
推:
2
回應:
0
3:01

源德茶園 傳承逾百年的冠軍包種茶

2023-08-10
瀏覽:
10,486
推:
3
回應:
0
3:03

曲全立 用3D電影給孩子一個夢

2023-08-08
瀏覽:
12,989
推:
90
回應:
0

吳逸驊 用鏡頭看美索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1,844篇報導,共12,4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1,844篇報導

12,4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