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來"痛"一下---痛車新文化

This is a modal window.
你是否曾在路上看過這些有可愛動漫角色彩繪的「痛車」呢?
「痛車」這個名詞來自日文,是一種車輛改裝手法,指的是將動畫或遊戲角色噴漆彩繪或做成貼紙貼在車上。
至於命名的由來,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是來自援用以設計感強烈著稱的義大利車的形象(日文的”義大利車”音近「痛車」)。
死忠動漫狂熱者的「痛車」是絕大部分痛車族認可的正統痛車,但像廠商為了宣傳所做的活動廣告巴士、或是太大眾化的動漫角色等等,就不能算在「痛車」的範圍之內了。
外表華麗奪目的痛車們,偶爾還是會遭遇異樣的眼光;其實,和世界上所有的嗜好一樣,痛車也只是一項個人興趣,應受到了解和尊重.
相較於日本,台灣的痛車文化才剛剛發育萌芽,但已有不少愛車人在默默耕耘這塊田地.痛車文化的觸角也開始蔓延,蘊含的商機不可限量!「痛」文化正悄悄擴大,你,注意到了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