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台東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由於服兵役的地區是在台東,因此休假時候常會到市區晃蕩,
記憶中的台東市,最繁華的路段就是靠近縣政府的中華路,
服役是個艱澀的年代,但中華路上的書店如同沙丘上的綠洲,
是唯一含有甘霖以饗心靈的地方.
有近20年的光影沒有來到台東,因為公出而有機會再親臨此地,
也算是一種幸福.人近中年,好像總是多了些懷舊感傷的情懷.
台東市這條繁華路段也蛻變成為發展中市區的模式一樣,大量的連鎖商店比鄰而居
知名的咖啡連鎖店中,一對小情侶依偎著,另一位看似阿兵哥的年輕人則埋首苦寫情書狀,煞是有趣.
自己經常思索著,純粹資本主義的商業模式,難道是任何開發中的城鎮都必須面臨的必要之惡嗎?
台灣的地方特色,為何始終無法呈現,除了沒有完整的都市規劃,想不到在台東也找到一些根源.
說來好笑,此次公出,還是第一次搭機到台東,在進市區的沿途上,出現了許多大家耳熟人詳的路名,
照片

例如北平街,武昌街,杭州路,南京路,彷彿是一個縮小版的中國版圖.
由於一位"偉人"心懷中國故土,因此,台灣泯滅她原有淳樸有趣的鄉鎮地名,
硬生生的將所有中國的一切移植到這塊土地上,讓每個人從小就耳濡目染,也一起胸懷"祖國",
說正名太沉重,因為很多人會說要關心的事情太多,幹嘛老是炒作這種議題.
但話說回來,難道公民記者不是都從小地方開始關心,並擴增到公共議題.
況且,偉大的孔夫子不是一直教育大家"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嗎?
不過誠如閩南語中的一句俗話所言,有些人,讀書總是會把書讀到牛背上.而不太記在腦子裡.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