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仁古厝新生

嵌入:
文字-A A +A

 

黑豆仁古厝合家歡

 

黑豆仁老堡正

黑豆仁老堡正的故居,曾在日據時代幫助前宜蘭老縣長陳進東先生避過228時期災難,古厝旁的大石頭留著老縣長過去避難的身影。這幢紅水溝堡無尾巷一條龍及左護龍的堡正古厝經歷75年的歲月,在10幾年前經過颱風災損就荒廢至今,堡正古厝漸漸頃斜,老堡正之子崑陵見證古厝的故事與社區的歷史,對社區與古厝的情感,不忍就此將老屋推平重建。


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召集志工共同發起促成建構綠農園計畫與宜蘭社區大學教學農園閒置空間再造工作假期師生及相關學者專家。經過清溝社區地方居民互動討論與溝通,集結大家希望建立自已社區特色,重建黑豆仁古厝,希望透過社區永續綠生活的概念、資源整合、古厝新生、協力造屋的過程及加入低碳結能環保多元創意的元素,將眾人的智慧,融合古厝與週邊環境的連結,成為貫穿傳統與未來環保綠建築的新典範,營造成一個「永續綠色教育農園」,期望此計畫能再次喚醒社區居民的熱情與對歷史的記憶,引動綠生活及守護地球的意念,延續社區珍貴的動能,來活化社區的新風貌及心氛圍,結合社區的文化、歷史、人文故事、綠色生活概念,並注入新的生活元素,進行更具影響力的行銷推廣,未來計畫與許多單位協同合作倡議環保及綠色議題,更結合藝術與創意來創造出社區新文化生活與生態體驗,讓清溝村成為宜蘭縣知名的綠色文化示範社區。

宜蘭社區大學 教育農園閒置空間再造工作假期

林朝心得分享
閒置空間再造工作假期,於7月14日在羅東社大205教室開課,很感謝社大開了此門課程且是保証金課程這在國外是要收費的。這是新開課程校長、老師、同學們均給予高度肯定,要做中學、從工作中學習且均要影像記錄。課程中主要目的為讓學員由「做中學」操作方式建構工作室、多功能會議廳、餐 廳、工具室、衛浴設施、堆肥廁所、種苗屋、瓜棚架、蔬果園、生態監測池等,學習BD農法、料理、享用、堆肥等一些永續生活型態的體驗與勞動,並服務社區公園、原生植物進階管理,關懷鄉土的自然環境,協助鄉村的生活空間營造與改善,真的很棒又有內容的課程。
大家分組討論、分工合作一定要把成果呈現出來,其實閒置空間再造工作假期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運動,有付出就有收獲要學習、快樂、成長。每個人都有任務但也可互相支援,只要你認為可以做的且很想做的就去做中學,如有不知或不會的地方都會共同討論,大家分工合作來玩成每個人的夢想。
放假的時候要工作,我們說這是「加班」,相信很少有人喜歡加班。不過,這幾年在台灣有這麼一群人,特別喜歡在假期工作,甚至不要加班費,不要薪水,反而還付錢給雇主說這是繳學費!其實,這就是「工作假期」的理念,簡單地說,工作假期就是在工作或學校放假的期間,義務勞動來服務社會,而且從中得到休閒放鬆的休假功能。這個概念源自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歐洲,當時農村遭到嚴重破壞,於是知識份子組成工作營隊,協助重建農場。到了1980年代,有人開始把這樣的工作營隊形式,運用在環境保護上。而台灣大約在四、五年前,也逐漸引進了這樣的觀念。幾年下來,每到假日,愈來愈多人修築步道橋樑、種樹耕田、到田野鄉間協力造屋,藉由在大自然裡實地的勞動,找到另一種生活的價值跟態度。
工作假期類似夏令營,然而來參加的人不只是玩樂或是欣賞而已,還得從事水泥工、雕刻、清潔、建立生態池等勞動工作。藉由在大自然裡實地的工作與生活,融入當地自然與人文環境,體驗大自然,舒展身心,學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道,並為自然環境付出一份心力。在休假時工作,在工作中休假,服務社會,也服務自己,這就是獨特的工作假期。
這一個月來大家都很用心(功)的在做中學,分別完成了拆除工作、重新再補強工作、圍牆石造工作………。每個人都運用自己所學來完成自己的夢想,會雕刻的靜瑜就負責雕刻工作,崑陵大哥最會建造石牆大部份的石牆都是由崑陵大哥建造的,我是什麼都做什麼都學。說真的一點一滴看著自己所建造的成果,真的很高興,一個月來大家在老師帶領下用心學習終於有了成果,也可說成果是甜美的,在以前真的不敢相信自己能造屋出來,現在做到了,真的很感謝老師很用心的在指導,也很謝謝同學們的指教,真的收獲很多。學習就是一種成長、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享受,相信只要做中學都會有收所獲的。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噶瑪蘭人-風箱樹

古厝是曾在日據時代願意為村民,打抱不平不怕事的老村長黑豆仁(台語)的故居,也曾經是前宜蘭縣長陳進東先生於228時期藏身數十多天的避難處,古厝旁的大石頭尚留著等待動亂過去的身影。這幢一條龍及左護龍的羅東鄉間古厝經歷75年的歲月,在10幾年前經過颱風災損就荒廢至今,因為老屋漸漸地頃倒,老村長之子林崑陵先生見證老屋的故事與社區的歷史,由於對社區與古厝的情感,不忍就此將老屋推平重建。
因緣際會,林崑陵先生去年參加宜蘭社區大學校園關懷社團,在參與邱錦和老師帶領的水生植物社和無尾港岳明國小協力造屋的實做過程中,深深的對邱老師在蘭陽地區這塊土地上,無怨無悔的搶救和復育社區生態環境與瀕臨絕種的自然物種感到佩服,更在協力造屋工作假期中,體會到廢棄老舊建材在透過人與人互助合力完成之下,竟然可已變成既美觀又實用的藝術新空間,又一次在校外參觀中,於員山鄉石平圓藍清賢老師的自力造屋中,發現建築的永續概念。毅然決然的,願意將位於冬山鄉永安路251巷3號閒置已久的黑豆仁古厝與週邊的這片三分多的土地無償的提供給及荒野保護協會及NGO團體使用。期望能讓這裡成為一個,人與人互助合作,推動永續節能建築空間及永續環境教育的場域。
透過協力造屋過程,將古厝與週邊環境營造成一個綠色教育農園,而古厝也能成為貫穿傳統與未來元素的綠建築新典範,再次喚醒社區居民的熱情與記憶,大家願意在這裡集眾人之力一起為台灣這塊土地盡力守護環境,同時也為暖化的地球,共同推動低碳節能和永續生活與環境倫理的態度和觀念。

噶瑪蘭人-風箱樹

協力造屋課程參與心得報告__李楷聲
古厝起於日據時代,曾是老村長老村長黑豆仁的故居,在10幾年前經過颱風災損就荒廢至今,未來將隨風雨中而流失而不存在!
林崑陵先生為老村長黑豆仁(台語)之子,見證老屋的故事與社區的歷史,由於對社區與古厝的情感,不忍就此將老屋推平重建。
如何將歷經歲月仍古意盎然的古厝賦予新生?參與協力造屋是將古厝新生的方法!!在邱錦和老師帶領中,學員們一起參與保留文化與時間記憶的工作,每天都有同學無怨無悔參與工作;在討論、影像記錄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見到傳統建築的技巧,所有建材取之自然,來自蘭陽溪的片岩、在地的木材、夯土地,建築物可以是如此的自然。
在拆解中我們也學到傳統工法的智慧,或許少了現代建築的厚重,整棟建築用自屋頂(瓦片以吹走換成鐵皮),樑柱間的榫接,竹編與稻草夯土的牆面,地基的片岩來自於出門隨手自溪邊撿一點回來(因為沒有卡車與怪手)!! 讓我們參與的學員都能見證先民的智慧與生命態度,更再一次的對蘭陽平原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們更為敬佩。
在這片三分多的土地中,我們從”心”看先民們對環境教育的用心與生活美學,整片綠油油的樹林包圍提供了最好的氣溫與氣流調節,儲木池更提供了生物棲息與生產生活,都符合了現代綠色生活概念;新生的古厝也將延續此概念,利用儲木池建構成水生植物池,既可淨化水質又可美化環境。將周邊的空地開闢成”無毒農園”,集眾人之力一起守護環境,塑造一個結合傳統生活智慧與現代空間實用概念的新建築,同時也為暖化的地球,共同推動低碳節能與環境倫理的態度和觀念,更提供了最佳的實用價值典範。
透過古厝新生的工作假期,重現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休息互相合作,”換工起厝”的場景,早期農村生活情誼與簡約互助的美好傳統價值再次展現,待完工之時將是蘭陽平原最具感情的一棟房子。

噶瑪蘭人-風箱樹

在前些日子,我曾經參加過一個社區美綠化的課程,在其中學到了如何實際操作及與社區的人們合作,雖然過程中遇到一些阻礙,讓人有些怯步,但看到最後成果,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看到原本沒有人使用的空地,經過改善,有人在那裡停留遊玩,就覺得很有成就感,而且有社區的居民參與一起作完成,居民對於自己改造的空間自然會自行維護,不但可以省去一筆維修費,還可以增進居民彼此的感情。我喜歡這種一起參與合作的感覺,跟大家一起分享成果,比自己完成更有成就感,所以我會選擇參加此課程。
第一天先在要施工的地方祭祀,然後就去參觀岳明國小的綠建築及藍老師的石平圓, 岳明國小的綠建築是邱老師上學期的作品,所有的東西都是從無到有,由學員和國小的學生完成。尤其是那個濾水洗手台,美觀又無汙染,看到這麼棒的作品,讓我信心大增,我相信我們這班也可以建造另一個符合自然環保的農園空間。而石平圓更是沒話說,從來沒想過在台灣也可以看到日式庭園,石平圓的設計者是屋主藍老師,看了這麼自然又漂亮的庭園,內心充滿疑的問邱老師:藍老師以前是位設計師嗎?邱老師:不是。我非常驚訝,因為平常的設計師也不一定能做出這麼完美的作品。藍老師對於室內室外經過仔細的觀察,對地理環境也相當了解,細小的地方都有注意到,例如:藍老師屋子內的擺設,在會客室地上鋪滿像拳頭大小的石頭,藍老師說這樣可以透氣比較涼快,灰塵也直接落入土裡, 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腳底按摩,所以就多放幾塊石板,方便客人行走。會客室不免要有桌子椅子,但桌子椅子放在石頭上會晃,所以藍老師就在桌椅下放石板,桌椅不晃客人也就坐得很安心了,只能說藍老師真細心,這是做為一位設計師應具備的,不管任何因素都要考慮,使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課。
林同學提供的古厝有七十多年的歷史,有些地方損壞必須從做,但又不希望違背自然環保的理念,所以已經倒塌傾斜的牆,不用水泥牆也不用磚塊,改用石頭重新砌,依循古人的做法,使用自然的元素,但省材料費,對人類及生態也比較健康環保,跟周遭的環境也能搭配。在之前的實做曾經使用過混提土等接著劑,所以這次也能幫忙攪水泥或是洗去多餘的水泥。雖然攪拌的機器很重,也比不上那一顆要四五公斤甚至十公斤以上的石頭,搬動的過程真的很辛苦。再說石頭大小不一,要找到能互相吻合的石頭,簡直就像是再拼一個大型拼圖,尤其是房屋兩個牆面交接的地方,要找的一排都有九十度角的石頭,真是花費大家一番工夫。堆石頭牆一次不能堆太高,頂多一公尺,要等水泥乾才能繼續堆,不然水泥沒乾牆會沒有支撐力,因為這個原因加上有時候天後不佳,耗費很多天才完成,看這一面重新打造牆,內心很激動也很興奮,我們竟然完成了,雖然只是課程中的一部分,但好像是完成所有的工作似的。老師原本要我設計的牛車,雖然只做出牛,不過我已經很滿意了,畢竟要用石頭堆出一隻牛真是不容易。
屋內的空間要重新規畫,所以要拆掉原來隔間的木板,為了不破壞房子隔間的木板及再次利用,老師和林同學想盡辦法小心翼翼的拆除,拆除的過程中發現以前人有過人的智慧,在木板上做一點點小小的設計及變化,隔間的木板就變得非常堅固。老師和林同學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拆完,看到拆除過程我好興奮,林同學也讚嘆的說這是六十年前人的智慧,聽完這句話不禁感嘆,我們有什麼智慧可以留給六十年後的人們,我想留給他的只剩樑柱上的釘子吧,釘子拔除了,記憶跟房子都垮了。
通往我們的農園再造空間有一條不窄的路,雨天時會積水,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利用約五公分的小木塊來鋪路,不但有木材的香氣,也考慮原本生活在此的生物,不破壞他們的生活,這就是不用水泥鋪地的其中一個原因,再說水泥或石板曝曬後會很熱,所以還是鋪木塊好,比鋪水泥來的環保,也比鋪磚來的省錢。鋪路的工作看似簡單,也是要有技巧的,從中學習到如何拿鋤頭把路鋪平,也體會到農人的辛苦,要是沒有體力是沒有辦法當農夫。看這條長長道路上頭全鋪滿了木塊,如果不是親眼看見還會以為是在國外,頗有歐式庭園的感覺,難怪鋪好後有同學笑著說我要直接躺在上頭睡午覺。
林家古厝原本的窗是舊式用推拉的窗,為了讓大家體驗,老師用自己的方法創造新式復古窗,基本上還是用推拉的使用方法,不過外觀有些許不同。首先將原本蒐集來的木板或之前拆下來還可以再利用的木板,用瓦斯槍將木材炭燒,等木板燒到一定的程度,放涼後再刨出木材上原本的紋路,因為碳燒過,木板上的紋路比原來的更明顯。木材炭燒的高溫可將木材內的蟲殺死,也可逼出木材內多餘的水分,使木材使用更長久。這些木材大多是利用原本房屋拆下來,回收再利用,環保美觀都兼顧,也算是另一種型式的傳承。
木板經過炭燒再刨過就可以在上面雕刻圖案,為了配合整體,選用原住民圖騰的圖案來表現,雕刻的方式很簡單連小朋友都能操作。這是我第一次雕刻,雖然說簡單不過電動式的雕刻刀跑來跑去,就是不照我畫的線走,歪來歪去,所以對第一個作品不是很滿意,經過幾次練習後,慢慢的直線是直線曲線也有曲線的樣子,不過就不像第一個作品有一種自然雕刻的樣子,反而像是用電腦機器做的每個都一樣,缺乏特色。
在鄉村的地方時常看到用稻草疊成的草垺,媽媽說這是他們小時後的遊戲也是回憶,這次老師特別請林同學利用收割的稻草,讓大家重溫舊夢,我這新手也一起體驗,是農村知識及技術的傳承,也是課程外對農園更深的認識。頭一次疊草垺,將一稛一?綁好的稻草,往上丟,這時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稻草香,有時候只注意那股香氣而恍神,沒將稻草丟好,就要再重丟一次,有時候丟的姿勢不好,一捆的稻草會散開,這時呢就可以學得如何綁稻草,綁不好丟了還是會散掉,所以不能偷懶,要綁得確實,而疊草垺也有一定的順序跟技巧,草垺才會站得穩,風吹又不倒,從中我也學習不少。
在我們施工期間有不少民眾前來參觀,但肯跟我們一起實做的民眾真是少之又少,不過期間有一次,學員十幾個人全力一起合作,把歪掉樑柱扳正,看著歪掉的柱子,一點一點的移動,終於回歸它原來的位置,看了真感動,要不是大家一起合作也不可能完成。一人出一份力,完成的事情總是最美的,而且是在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上,我很高興這次能跟所有的同學合作完成。

7

加入時間: 2007.06.10

噶瑪蘭人-風箱樹

加入時間: 2007.06.10
780則報導
729則影音
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23

2019瑞岩香米播種祭獻詩獻花

2019-02-24
瀏覽:
5,175
推:
47
回應:
0
3:29

武塔民族實驗小學 校歌

2019-02-17
瀏覽:
5,383
推:
26
回應:
0
2:58

武塔民族實驗學校揭牌 校長致歡迎詞

2019-02-17
瀏覽:
4,198
推:
31
回應:
0

造窯生市永保安康

2019-01-30
瀏覽:
4,935
推:
4
回應:
1
4:26

仁山植物園生態池行動公民協力建構

2018-06-22
瀏覽:
7,051
推:
12
回應:
0
4:15

臺灣蘇澳金刀比羅神社遺址

2018-05-23
瀏覽:
6,317
推:
16
回應:
0
4:25

加留沙埔沙丘開幕式

2018-04-30
瀏覽:
5,961
推:
4
回應:
0
3:10

回憶青仔地風箱樹搶救易地復育

2018-02-15
瀏覽:
6,757
推:
19
回應:
0
3:13

哈卡巴利斯橋通車部落耆老祈禱儀式

2018-02-11
瀏覽:
6,613
推:
37
回應:
0
4:50

武塔國小玩中學臺灣黑熊窯

2018-02-10
瀏覽:
6,225
推:
62
回應:
0

黑豆仁古厝新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3,023篇報導,共13,198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3,023篇報導

13,198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