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圓心為起點的Our Museum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720【記者冼家慧/台北報導】創校已有五十多年的臺灣藝術大學,在校長黃光男的帶領下,以「博物館專業有助於藝術大學特色的凝塑,以學術提升與國際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為理念,在校園內打造一座屬於臺藝大學生的藝術博物館(Our Museum)。

「臺藝大藝術博物館」原身為民國五○年代落成的舊行政大樓,建築師楊啟鉉以「保留原有舊貌建築風格,但能展現時代感。」為設計原則,把舊行政大樓的主要結構與外觀保留,外場以玻璃帷幕建構整座博物館,形成穿透的現代感。同時,楊啟鉉在設計「藝博」時,十分強調彈性空間的轉換,每一個間隔或擺設都可以隨時拆除和改動,以符合不同展期的需要。

由於「藝博」位於學校的正中央,有如圓的圓心一樣,所以此館已經成為臺藝大學生最常經過的新地標。「藝博」之所以命名為Our Museum,負責人李斐瑩表示,通常我們介紹自己的父母時,都會以「我的父母」來表明他們是屬於自己的,而Our Museum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希望當臺藝大學生跟別人介紹這座博物館時,會用Our Museum (我的博物館)這個稱呼, 來表明這是一座屬於他們的博物館,以增加親切感。」

「藝博」共有三個樓層,一樓是「臺藝美學」,是一家專門販售由台藝大師生所創作的藝術品的商店,經理李伊仙表示,學生所寄賣的作品都經由老師篩選,再放到櫃上銷售,「校長期望師生在創作藝術品後,有通路把他們的作品銷售出去,所以把一樓的商店對外招標,而我們老闆李黃寶賢得知此消息後,就和校長一拍即合,促成臺藝美學的誕生。」臺藝美學旁邊附設咖啡廳,牆上掛滿學生所繪製的油畫和雕塑作品,這些藝術品都是公開發售,李伊仙表示,「臺藝美學」跟二、三樓的展場形成合作社的方式,二、三樓是參觀用途,一樓即是一個銷售空間。

二樓「台藝印象」為常設性展覽,用實體、文字和影像呈現台藝大美術、設計、表演及人文,五大學院的特色,同時設有「王度先生明清家具文物捐贈展」、「陳得仁先生台灣史前文物捐贈展」兩大主題常設展。三樓「臺藝典藏特展」則展示了台藝大歷年學生優秀留校作品,為台藝大培養藝術人才作出回顧。李斐瑩表示,一般藝術博物館的典藏品都是靠收購而來的,「藝博」猶如一座「發電機」,學生能創作藝術,所有藝術品都能自給自足,這是「藝博」有別於一般藝術博物館的特色之一。

「藝博」亦致力發展數位典藏,除了典藏具有文化教育的台灣藝術作品外,亦收集了臺藝大歷年傑出校友(如李安)的留校作品,李斐瑩表示外界對於介紹李安的資源已經十分充足,而「藝博」則擁有李安學生時期所製作的影片和作品,這些資源都是有別於外界的私有珍藏。

「藝博」面臨的問題是空間不足,如果將來要典藏更多的藝術品,會形成一個困境,李斐瑩表示,校長有鑑於此,所以在開發博物館時,就以「博物館群」概念規劃,「校長希望將來把每一個系所大樓,發展成大眾參觀的空間,到時除了「藝博」本館外,整座校園都會變成一座藝術博物館」。

目前,「藝博」旗下設有「藝術大使」,在臺藝大各系中,所有大三到大四的在學學生以及研究生中,挑選出對於藝術教育、推廣以及博物館導覽工作有興趣的志願服務者,培訓出能提供博物館導覽服務和接待學校貴賓的學生大使。另外,「藝博」期望成為「綜合性社區博物館」,吸引台藝大學生以外的市民參觀,並與鄰近各級學校分享大學博物館的藝術教學資源,但李斐瑩表示,畢竟台藝大附近交通並不發達,而且鄰近學校的數目不多,他們希望將來能與「林家花園」等文化指標的地方進行合作,以吸引更多社區民眾參觀。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8則報導
2,263則影音
70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2,465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2,945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6,423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5,794
推:
24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717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6,194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10,032
推:
2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919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9,916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4,891
推:
2
回應:
0

以圓心為起點的Our Museum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4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4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