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校園】移工發聲 攝影驛鄉

2008/05/09 03:17
3,643次瀏覽 ・ 1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韓佳穎/採訪報導】「凝視驛鄉—2008移工攝影展」全國巡迴展,五月一日起至十二日在國立東華大學湖畔中庭展出,期間包含多場講座與兩場紀錄片欣 賞。影像工作者江敬芳、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秘書長吳靜如於五月一日下午以「移工觀點‧駐地美學」為主題,在原住民民族學院,與東華學生進行座談。

東華學生參觀湖畔移工攝影展。(黃佳文╱攝影)

照片

 移工,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外籍勞工。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在二○○五年七月成立「移工攝影工作坊」,於二○○五年及二○○六年進行了兩期課程,藉由攝影集的出 版和攝影展的方式呈現移工的心聲。透過學習傻瓜相機的運用,以及對生活觀察及表達能力的訓練,達到集體創作與弱勢發聲的功能。

 吳靜如以簡報方式提出各項關於外籍勞工的薪資數據和人口比例,並且分享他的與移工互動的實際經驗,陳述移工在台灣的處境,目前移工面臨積欠工資、超時工 作、仲介扣款、職災、遣返、性侵、虐待、不得自由轉換雇主、逃跑等等難題。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與移工攝影工作坊的成立目的,即是協助移工處理各項難題,並訓 練他們為自己發聲,讓當地社會看見並瞭解他們,進而能夠接納他們與進行文化交流,讓這群不被看見的移工能真正參與台灣社會。 移工如何想、如何看自己的工作、台灣和勞動處境,只要敢拿起相機,就表示他有話想告訴我們。拍照除了與自己對話,同時也是與外界產生關聯、互動的媒介。

 江敬芳提到課程進行初期,觀察到移工們的作品主體性模糊,「我」被壓縮消失聽不見他們的聲音,這是由於長期訓練自己在壓力與壓抑下不反抗、不回應,沒有 表達意見的習慣,畢竟將私密的空間、想法攤在公眾下需要極大的勇氣。因此,移工攝影工作坊引導移工們以相機為工具,並以簡短的文字敘述來表達他們的看法, 以及對不同文化現象的提問。「圖文並置」的效果,更有深度,更能說故事,在畫面衝擊下,兼具有文字的抒情,從不同面向切入,以文化與當地連結,讓我們看見 台灣勞動文化的多元面相。

原民院學生以竹架佈置別出心裁。(黃佳文╱攝影)

照片

 吳靜如認為一般人對移工有許多誤解,比如移工與原住民處於對立狀態,實際上,兩者經常是合作的關係。本次在東華大學湖畔中庭的展覽,原民院的學生即全程參與展場佈置,令他們相當感動。

 江敬芳提到移工攝影工作坊推動上的困難,工作坊成員九成是家庭類勞工,工作時間幾乎是全天待命,生活等同工作,因為移工的身份背景特殊、時間空間被壓 縮,課程安排與交代作業是相當大的難題。正因出門在外的人對環境的敏感度極高,受過訓練後,往往能以不同角度觀察自身與周遭現象。

 曾任東華攝影社社長的劉家安表示,江敬芳是之前的社團指導老師,加上之前聽過關於此議題的小型座談會,對這個主題相當感興趣;一方面也因家中也有外籍幫 傭,想深入瞭解這些少數族群。因為有著難以革除的刻板印象,透過照片有潛在的批判力量,能夠替他們發聲,藉此瞭解他們的想法。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