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如何構圖2-公民記者123第26集

2008/03/21 11:56
10,199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照片

       

      公民記者新手123,共51集,每集2分鐘的短片,為你的公民新聞製作打下深厚基本功。

      26)如何構圖2

      本集PDF檔下載(KB)

      26) 如何構圖2
      構圖的框框,決定了畫面所要傳達的訊息和美感。怎麼樣的構圖才是好構圖?怎麼樣的構圖才能聚焦主題?本集PeoPo要和公民記者分享拍攝戶外環境和拍攝人物訪問的構圖撇步和「留白」的巧妙之處。

      ●撇步123
      Q1如何展現地方特色?
      雜亂無章如何取捨

      A1勘查場地、多看多拍多嘗試 
      交代週邊環境→常用「遠景」 
      人物與環境位置→常用「全景」
      地方特色產物→常用「特寫」 

      Q2採訪怎麼拍,最自然?
      受訪者常覺得不自在面對鏡頭顯得緊張
      受訪者好奇拍攝狀況側拍訪問,受訪者仍會偷看鏡頭

      A2受訪者的視線決定整個受訪拍攝自然與否
      受訪者有自信且表情豐富建議直接讓受訪者面對鏡頭
      受訪者害怕面對鏡頭避免讓鏡頭正對受訪者,機器架上腳架,走到
      機器旁,讓受訪者看著你而不是看著攝影機作答。
       

      Q3人物怎麼放,畫面最舒服?
      放左、放右、放中間?空白怎麼用

      A3人物擺放的位置,常取決於人物視線的方向
      受訪者向左看→左邊留出空間
      受訪者向右看→右邊留出空間
      適當保留空間能突顯主題,觀眾也比較不會有壓迫感。另外有專家建議冗長的訪問不宜將人物放中間,畫面會比較呆板。

      假使人物從畫面的左方走到右方,建議開始的鏡頭,將人物放在畫面的左方,在他要前往的方向留點空間。
      人往左走→先將左邊留出空間
      人往右走→先將右邊留出空間
      這樣的構圖讓鏡頭比較活潑自然,觀眾看起來也比較舒適,反之,往右前進,畫面右邊卻沒有空間,主角會很像快撞牆了。

      ●密技123
      人物構圖密技
      人物拍攝上,最簡潔的構圖就是最好的構圖。要創造人物拍攝的構圖美感,有以下幾個撇步:
      1.注意挑選背景
       避免複雜在雜亂的背景前拍攝,選擇簡單的背景,才能襯托、突顯人物。
       在室內、戶外拍攝,都要注意背景中,勿讓垂直的線條在被攝者的頭頂
       上「長」出來。

      2.拉出人物和背景的距離
       除了思考影像框內的平面構圖外,也要注意「深度」的美感。儘可能不
       要讓被拍攝者緊貼在牆前或是背景前。最好讓被拍人物和背景拉出一點
       「距離」的美感,這樣可以讓這個構圖更有空間感、更有「深」度。

      3.有呼吸的空間
       構圖上注意騰出「人與影像框」以及「人物視線」的兩種呼吸空間。
       人物的頭頂要留點空間,注意水平避免傾斜:頭頂「沒留空間」,容易
       讓觀眾產生感壓迫;「空間留太多」又顯得空洞。

      4.自然平衡
       「傾斜」讓人感到不安與不協調。多數正式的訪問,以平衡的構圖為主,
        不過,如若要突顯個性,故意採用傾斜的構圖,也能製造另一種效果。

      5.自然平衡
       在拍攝人物訪問時,可以留意服裝的穿著或是背景的取景和安排,用畫面
       來能表現出人物的職業或專業。

      ●知識+123
      建立鏡頭(Establishing shots)
      許多劇情電影一開場,都是一、二個大遠景鏡頭,目的要讓觀眾了解故事發生的所在地。這種大遠景鏡頭叫做「建立鏡頭」;又稱「定場鏡頭」,簡單說,就像是建立故事起頭的鏡頭。例如,「艾菲爾鐵塔」被用來當做「巴黎」的定場鏡頭,「自由女神像」被用來當做「紐約」的定場鏡頭。

      聚焦到一則公民報導來看,處理新聞也能安排「建立鏡頭」,讓觀眾更清楚新聞的發生地或人物與空間的關係。譬如:一則公民新聞報導「台北都會區的地震斷層帶」,那麼,影片開頭可以用一個有101地標的台北都會大遠景的鏡頭,來交代報導主題的大環境。
       
      至於公民報導的新聞,未必需要電影那種氣勢恢弘的建立鏡頭,但也可運用建立鏡頭的概念來破題。

      ●延伸閱讀123
      book
      《影視攝影與構圖》  作者:Peter Ward  出版:五南出版社

      net
      數位學園專區 (人物的水平與頭上空間)

      客家學院電子報 (攝影時注意事項) 

      需仁的框界視界 (構圖心得分享)

      ●練習曲123
      1. 前往離你家最近的景點,觀察什麼樣的構圖,最能突顯這個景點的特色?

      2. 如果同時介紹兩個不同地點的夜市(譬如介紹「士林夜市」和「寧夏夜市」的美食」,你會如何拍攝兩者的定場鏡頭?

      3. 訪問你的朋友,請他嘗試兩種不同的受訪方式,首先面對攝影機作答;接著,將機器架上腳架,你走到機器旁請他面對你不要看機器作答。比較兩種方式所拍出來的效果,有何不同?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