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年的高士佛社事件(因日人當時是被高士佛社原住民所殺,高士佛社距牡丹社有數公里遠,史稱牡丹社事件有誤)後,日本軍閥西鄉隆盛之弟西鄉從道不顧國內外的反對,藉故於同治末年五月出兵台灣登陸射寮港,七月攻打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原住民棄械投降後,日軍移營車城龜山準備長期駐紮。同治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大學士文祥奏請皇上注意日軍侵吞,倘使其得志,台灣將來之患愈不堪問。沈葆楨為完全統治確保台灣,奏請太后在台灣分北、中、南三路「開山撫番」,並建恒春縣城治理枋寮仕文溪以南的疆域。為建恒春縣城、打通枋寮至恒春的陸路交通、平撫原住民,在同治十三年間准軍十三營從內地移駐南台灣,據屏東縣誌所載准軍陣亡一千九百八十人(大部份是病死,不是戰死)。
恒春縣城在光緒元年正式興建,光緒五年七月十五日峻工。城牆長八百八十丈、牆厚二丈、牆高一丈六,城外壕溝寬三丈三、深六尺五寸。設東西南北門、建有城樓,今僅存南門有城樓,東門城樓尚在修護中,每一城門皆有濠橋往外通。總工程費十六萬七千餘兩銀元。依建城風水學,官道由五里亭經網紗山麓入北門,因來往旅人常遭原住民騷擾攻擊,而改由西門入城,所以西門城內因此繁華。
不幸美輪美奐的恒春古城在1909後,遭受四次最大的人為破壞,依據「產業發展與歷史保存之衝突性探討---以恒春古城為例」(蔣曉梅著)一文所述: 明治四十二年(1909),大颱風侵襲恒春縣城,城內民宅毀壞嚴重,日人允許城內民眾取城牆土石、磚頭重建家園,以致古城面目全非; 民國五十二年開挖東門側路通往滿州; 民國五十七年恒春國中擴充校地,拆除校內城牆,闢建運動看台; 民國六十六年開通南門圓環。以上這四次的不智之舉,雖致使古城殘破斷垣,但今仍是被文建會評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列為二級古蹟。
在秋、冬天南遊恒春半島墾丁之旅,您一定會先體驗到恒春的三怪之一「落山風」,無颱風警報、晴空萬里,落山風可以把你吹得人仰馬翻。要感受其它二怪您非的入城不可。二怪「檳榔」,在地不產檳榔,但家家戶戶、男女老少口不離檳榔,市場檳榔攤比比皆是,口味豐富,論斤買賣, 今時論食檳榔有害健康,檳榔生意有每況愈下之勢。三怪「思想枝」,不入黌門,隨興即唱七字押韻的「二句詞」、「七字一枝聯」、「七字雙枝聯」、「七字四句詞」、「七字五句詞」,是獨唱、或對唱,唱盡天下事。 其實恒春歌謠除了「思想枝」外,還有「五空小調」、「四季春」、「平埔調」等曲調,在月琴、殼仔弦的伴奏下,您聽了就會感受到真正泥土的方香。
遊恒春古城,最好選擇由西門入,細讀城門的建築解說後,上西門城頂覽西門舊街、猴洞山公園,猴洞山公園佔地約二甲,有很多古樹、古廟、珊瑚礁,小丘頂建有日人留下的忠魂碑,岩壁刻有1894年梅州詩人梁燕寫的恒春八景詩:貓鼻龜蛇峙海邊(貓鼻頭),三台高聳入雲巔(三台山); 龍吟雲化潭心月(龍鑾潭),虎嘯雲清岫口煙(虎頭山); 牛背躬耕歸野徑(赤牛嶺),馬鞍誰著出塵鞭(馬鞍山); 千愁洞鑑封猴績(猴洞山),雄鎮東南半壁天(鵝鑾鼻)。走進西門市場舊街觀看古老民宅、商家,品嗜芋仔粿、鴨肉冬粉、台灣陽春麵、湯圓、錄豆蒜---等小吃。西門舊街直走可到南門,欣賞南門城景,喝杯咖啡後,沿大公路返回走,繞過警察局、氣象站到達東門,東門是每年搶孤活動的舉辦地點,上了城牆頂可鳥瞰城內風光、農民住宅、東望赤牛嶺、北望三台山、西望龍鑾潭,保有最完整的古城牆,又可從東門城牆頂走到北門。北門直沖三台山景色幽美,沿城牆邊的步道花園走回西門,不急不徐約二至三小時即可徒步飽覽古城風光,趕時間的遊客可在城內租腳踏車,沿導覽指示牌觀光。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