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極端氣候 災難防救與媒體責任成焦點
近日大陸出現酷熱、大雨等極端天氣,中華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柳中明28日在「2013年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災害防救是兩岸,甚至是所有環太平洋國家的「生存之道」。
柳中明說,每年台灣會遇到3至5個、大陸8至10個颱風侵襲,又隨著近十年全球氣溫上升,導致海洋水氣蒸發量增加、降雨量破紀錄外,因熱浪死亡的人數也逐年攀高。
柳中明形容,今年的夏天為「憤怒的夏季」,破紀錄高溫伴隨著破紀錄降雨,各國應採取措施因應極端氣候,如改善氣候預報系統、增加人民對氣候變遷的認知、以國土規劃層級限制過度開發等。
極端天氣下,兩岸媒體也不斷報導各地災情。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分享,他被媒體訪問關於颱風的新聞不脫「是怪颱嗎、會致災嗎、會死很多人嗎」等問題。彭啟明認為,媒體以戲劇性效果處理環境災害新聞,是民眾缺乏環境教育知識的原因之一。
與談人TVBS國際新聞部主任楊樺則表示,台灣一半以上的新聞都與「危機或災難」有關,如氣象、地震,「對觀眾而言,這也是一種教育過程」。楊樺說,台灣做為全世界有線電視最密集的國家,在商業電視圈中極端競爭的常規與運作機制下,公共媒體扮演的「媒體識讀與素養教育」角色將更趨重要。
「2013年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辦,針對「環境藝術與環境教育」、「資源保育與環境教育」、「災害防救與環境教育」及「社區發展與環境教育」等議題,邀請環境相關學者專家對談。
相關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