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返家──桃園陂塘的遲暮【嘗試版】

2013/08/21 00:49
1,809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關於這則報導】

有關桃園陂塘較為詳細的資訊,可以看看我剪的另一部:返家──桃園陂塘的遲暮。雖然我覺得它在破壞力上,跟其他所謂「專業報導」一樣,不痛不癢。製作只是為了應付要求而已。

這一則報導,我在形式上追求突破,它帶有藝術性質,充滿反諷。雖然我不想對它多費唇舌,以防干擾、限制大家各自解讀與想像的空間,但也為了不讓大家完全看不懂這部影片,我個人還是很不情願的附上簡要的製作動機說明,但僅供參考而已,每個人仍然都可以擁有不同的詮釋角度:

我在製作上面提到的〈返家──桃園陂塘的遲暮〉時,總覺得畫面十分無聊,現今陂塘環境早已水泥化,一切千篇一律,不復早先較符合生態結構的自然土堤的樣子,不管你畫面是要左pan右pan、還是tilt up/tilt down,再怎麼調都只會讓人睡著,這樣的設計純粹只是討好、滿足中產階級對於乾淨、整齊、安全等種種想像與要求罷了,這大概是現在政府最會做的事情吧。

因此我在這一則影片的前五、六分鐘左右,一律只用定cut,完全不動鏡頭,將這份完完整整的「無聊感」原封不動的送給觀看者。而長時間持續逼視同一畫面,非但無聊,還可能會引發某種不安的焦慮,它是意在警醒人們對於自身生活環境的想像,是否應被提出檢討?

因此,之後我隨機採訪了一個散步民眾,當他跟我說「這個陂塘環境不錯」、「很美」時,只讓這則報導充滿了反諷意味,同時也質疑了所謂新聞「採訪」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我們以為的「平衡報導」、傳統新聞在茲念茲的「客觀性」,這些規範都是那麼牢不可破、不容挑戰的?或者說,它能帶領觀眾走向「真實的」?

這位民眾在採訪過後,似乎感覺得到我並不認同他所說的,所以又補了一句「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啊」(指環境不錯),我只能保持沉默。

影片最後一張照片是一隻金龜子,被囚禁在現代工業社會的硬磁磚上,找不到泥土找不著花草。我看到了,基於同情,也就拍下了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