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園製皂 在地生產責任消費
【記者夏嘉翎、張文玠/台北市報導】什麼樣的商品最能代表校園精神?是一個印上校徽與校名的馬克杯?還是外包到海外大量生產的校園紀念衫?對一群大學生來說,發揮創意與巧思,將校園裡每天產生的廢棄物與食用油回收再利用,做成了手工皂禮盒,再透過責任消費與故事行銷推廣,才是愛護環境又有校園精神的原生商品。
校園記憶 廢棄物裡找得到
「MIT.台大原生商品//Green Design.Made.In.Taida」是台灣大學裡一群主張將校園廢棄物資回收再利用的工作團隊,這個自發性的學生社團在校園裡看到堆積的廢棄物後,開始思考這些東西能夠變成什麼?一開始他們曾想將校園裡的大量廢紙做成再生紙筆記本,他們想像也許有人買到的筆記本,曾經是某院長用來包便當的傳單再生而成;也許有的是醫學生畫過的解剖圖 ;更有人浪漫的想像,或許是某位同學寫過的情書回收而來,當一切發生在校園裡的生活故事,最後被絞碎又重組成一本空白筆記本,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校園記憶,當時他們甚至連口號「書寫在巨人的基礎之上」都想好了,然而洽談廠商後,才知道光是筆記本開模就要百萬元起跳,他們只好放棄製作筆記本,改從其他方向著手。
台大原生商品工作團隊是由台大不同凡響社的專案小組所構成,目前就讀台灣大學法律系的胡庭碩是第一期專案負責人,談起手工皂的緣由,起因於看到主婦聯盟利用回收油做成手工皂,心想有人在做也有人在賣,可行性應該很高,於是大家搬出高中化學課所學的油脂皂化反應概念,沒想到因為不熟悉肥皂製作過程,第一次做完脫模失敗、第二次仍舊失敗、第三次還是失敗,經歷一次次失敗與重新學習,三個半月後,第一顆從原料收集到製作成品,全都在校園裡發生的食用廢油回收手工皂終告完成。
台大原生商品:手工皂與包裝禮盒
(照片來源:台大原生商品//MIT Green Design) |
廢油製皂 血汗交織不屈撓
回想起從無到有的過程,每個階段都經歷各種挑戰。在原料方面,光是要回收校園周邊的食用油就是一大難關,一般商家擔心衛生稽查問題,不願意隨便將使用過後的廢油交給學生,但胡庭碩樂觀的說:「如果全台灣有萬分之一的人願意給我們回收廢油,那我們就問一萬次就好啦!」
跑遍校園內外的自助餐店 取得食用廢油後,胡庭碩與夥伴們經歷漫長的製作過程,從廢油的沉澱過濾、容器的使用、攪拌的時間等,每個環節都大有學問。例如在肥皂的製作過程,需要用到強鹼將脂肪分解成水與肥皂,但強鹼很傷皮膚,有次大家做完在清洗的時候,洗手間突然傳出驚叫聲,原來是長時間赤手觸摸強鹼,致使同學在洗手時不慎拉掉一整塊皮。這些考驗雖然讓有些同學打退堂鼓,但以胡庭碩為核心的其他五位夥伴仍舊越挫越勇。
回收廢油製作手工皂過程
(照片來源:台大原生商品//MIT Green Design) |
由內到外 百分百校園生產
經歷三個半月的反覆實驗,第一批成品做出了六顆完整的手工皂,看到成品時大家幾乎喜極而泣,然而包裝也是另一大學問,最後大家將腦子動到校園裡最常出現的廣告傳單與海報上,首先他們將較厚的海報紙做成內底,外面則用乾淨、漂亮的傳單做成包裝,這些廢紙雖然看似無用,卻記錄了校園裡某一時期發生的事情,也許是校園裡的社團成果發表、也許是校園周邊的便當店特價,透過包裝,重新喚醒大家的校園記憶。胡庭碩笑稱:「我們當時好像跟校園裡所有的資源回收桶簽約了一樣,每天固定蒐集最新菜色。甚至暑假回家時,只要經過垃圾桶都有要伸手進去撿廢紙的衝動。」
然而要找到外包裝的廢紙並不容易,某次有人直接買了一袋牛皮紙回來包,結果馬上引起兩方的激烈辯論,其中一方的人認為從原料的採集、商品製造到行銷都是在台大發生,絕不能因為最後一張包裝紙,而使百分之百校園回收的理念破功;然而另一方的人認為,大家都已經辛苦了這麼久,整件商品已經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回收資源,如果利用買來的牛皮紙包裝,可以加快許多速度。
透過這次的激烈爭辯,讓大家再一次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回收資源再利用,最後在充分討論之後,大家透過表決,堅持了原先百分之百的校園回收理念。胡庭碩說:「要找到能當外包裝的紙不是沒辦法做到,只是你要花比較多的心力去收集而已,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太容易忽略身邊的資源,但是只要你被提醒過,你就會找到很多有價值的事情,例如發現到身邊原來有這麼多可回收再利用的廢紙。」
回收廢紙重新裁切製作禮盒
(照片來源:台大原生商品//MIT Green Design) |
支持在地 從責任消費開始
第一期手工皂完成後,工作團隊開始在校園裡擺攤,透過實作完成的手工皂禮盒,跟每個經過攤位的人分享社會企業與責任消費的理念。所謂的責任消費,是指消費者的每一筆錢都代表了一種投票行為,例如觀光客在旅遊時購買了廉價紀念品,這筆消費其實等同於支持了這項商品背後的血汗工廠,但是如果我們了解每項商品背後的來源與產出過程,再透過理性的選擇消費,我們付出的錢才能回饋給真正要支持的對象。
除了理念宣傳外,台大原生商品工作團隊自二○一一年開始運作,迄今已經傳承到第三任負責人,透過經驗與工作分享讓更多人投入手工皂製造過程,並從中體會校園記憶的珍貴與社會企業理念。今年台大杜鵑花節時,台大原生商品團隊甚至發起「夢想肥皂盒」活動,透過手工皂禮盒發放,讓來台大參訪的高中生了解責任消費概念,更貼心的是,每個禮盒內都有台大學長姐的留言,這不僅建立大學生與高中生的溝通橋梁,更能將校園記憶濃縮在回收再利用的肥皂禮盒中,繼續傳承下去。
台大原生商品透過責任消費的概念,從廢油回收、純手工製作、包裝紙的收集剪裁,最後擺攤傳達消費理念,全部都在台大校園裡發生。胡庭碩說:「如果能代表校園的紀念衫是外包到大陸生產,那把衣服上的台大換成東吳、輔大、高醫都沒有什麼差別,因為那個東西跟學校是有斷裂的。」但是台大的原生商品將校園的在地物資,透過創意再轉化,每件商品不僅只是紀念品,更承載校園裡各個時期所發生的故事,讓消費者在購買時,買到的是一份感動,也是一份對自己所在地的敬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