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仙洲.戰地.曙光──金門馬祖文學特展--國立臺灣文學館1月25日展出至6月16日

2013/01/31 13:31
2,532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仙洲戰地曙光──金門馬祖文學特展」

國立臺灣文學館新聞稿

照片

「金馬文學特展」以砲彈及鋼刀,做為戰地文學的意象展示,台文館館長李瑞騰正為觀眾進行導覽解說

相片由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

照片

朱西寧的《八二三註 》、洛夫詩集《石室之死亡》都是著名的戰地文學,與金門八二三砲戰有關。

相片由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

照片

金門馬祖文學特展開幕典禮,由左至右分別為:

馬祖籍作家謝昭華、連江縣文化局長曹以雄、連江縣副縣長陳敬忠、

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金門縣政府主秘盧志輝等人共同剪綵。

相片由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

 

 

孤懸海隅的金門、馬祖,在國共對峙的年代,曾是「反共前哨」,烽火連天,在死亡如影隨形的情況下,唯有文學得以依侍,控訴戰爭的殘酷及不義。台灣文學館為讓讀者了解金、馬百餘年來的發展及文學現況,於2013年1月25日起推出「金門馬祖文學特展」,藉由作家作品引領,深入這兩座海上仙洲在歷史角色不斷轉換過程中,如何綻放出文學之花。

 

開幕儀式於上午10時30分舉行,金門縣政府主任秘書盧志輝、文化局局長李錫隆、連江縣副縣長陳敬忠、文化局局長曹以雄,以及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陳益源教授、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周壽海及中華金門旅台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黃炳中等人均出席盛會,馬祖籍作家謝昭華、金門籍作家楊樹清並代表致詞。

 

有別於一般展覽的文學氛圍,「仙洲.戰地.曙光──金門馬祖文學特展」有砲彈有地雷,瀰漫著煙硝氣味。一進展場,只見砲彈臨空而下化為鋒利鋼刀,讓人想起有名的金門菜刀;為了避敵建造的砊道,如今不但成為觀光景點,音樂家以此做為演出平台,戰時的場景成為特殊的舞台背景,展場中也別出心裁的布置了坑道電影院,讓參觀民眾可以進入坑道看電影,播放的是金門記錄片《落番》,及描繪馬祖故事的動畫片《雷盟弟─遠方的童年》;隔鄰則是掛了骷髏頭標誌的荒草之地,隱藏的地雷隨時可能取人性命。種種特殊的場景,帶領民眾穿越時空,回到戰地金馬,並透過文字的力量,軟化肅殺之氣。

 

台文館館長李瑞騰表示,本次展覽以金門、馬祖兩地文學發展與作家作品介紹主題,呈現兩地從古典文學時期、軍事戒嚴時期,到解除戰地任務二十年來的文學發展面貌,並介紹眾多優秀的金門、馬祖籍作家。展出作品如謝昭華的《在戰亂頻仍的年代醒轉》、公孫嬿的《夜襲》,以及詩人洛夫在八二三炮戰的彈火下寫出的《石室之死亡》等等,生動呈現戰地文學中的殺戮、恐懼及死亡的黑色美學。

 

展場內展出一百五十餘件珍貴文物、史料,包含金馬古典文獻、早期報紙刊物等,以及歷年來有關金馬戰地前線、軍旅生涯、戰爭省思之文學作品,如朱西甯《八二三註》手稿、洛夫〈石室之死亡〉手稿書法等,均是對戰地金馬的文學記錄。展場後段更有許多金門、馬祖籍作家的手稿、圖書、插畫等,呈現出兩地文學充沛的能量。

 

現場空間以古典、戰地與當代風情為三個節奏,彰顯金馬從古典時期、軍管時期走向開放自由的歷史發展進程,展場內大量營造分屬不同階段的時空氛圍,並藉由圖文併陳的方式,展現金馬在地風情;或是以金門電話亭、馬祖劍碑做為背景放映民俗歌謠,在在突顯出後解嚴時期金門、馬祖在地的常民生活樣貌,具有劇場性的展示手法,透過趣味方式讓參觀者感受金門、馬祖文學獨特而豐富的面貌。

 

「金門馬祖文學特展」藉由文學的視角,探討兩地「離島」、「前線戰地」、「觀光島嶼」等殊異角色下的歷史變遷,透過文字還原不同階段下的島嶼命運與常民生活,藉由作家與作品的引領,偕同讀者穿越時空,照見神秘面紗下的繽紛容顏,並藉以共同思考金門、馬祖的未來走向。

 

本次展覽於1月25日(星期五)開展,預計展出至6月16日(星期日),地點為國立臺灣文學館一樓展覽室C。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