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靠近羊門的地方,有一個叫做「畢士大」的水池。傳說,天使會下來攪動池水,誰要在水動時先下到水裡,無論是什麼殘疾或病痛,都可以得到治癒。
於是池邊五個迴廊躺滿了病人,有瞎眼的、瘸腿的、癱瘓的,他們懷著滿心的盼望,等待池水攪動的那剎那…
上面那段影片的主角,是我在花蓮畢士大教養院遇到的一個小孩子。短短1分多鐘的刷牙過程,看似與普通小孩無異,負責照顧他的老師告訴我,這個小孩子是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學會這個動作。
在聖經裡,耶穌在畢士大醫好了許多病人;在花蓮,也有一個叫做畢士大的地方。花蓮畢士大教養院,一個照顧殘障孩子的家。
民國44年,由德國基督教宣教士差會派遣德籍牙醫師貝靈恩教士來台設立了畢士大教養院,50多年來,這個機構在許多善心人士的捐款與支持之下,照顧了許許多多身心障礙的孩子。
目前,院內還有近100名小朋友接受照顧與養育,有些來自偏遠地方,有些來自原住民部落,有些甚至是沒有親屬的…他們在院內接受基本教育、生活訓練,並且提供良好的照顧系統,讓這群弱勢的孩子可以享有「被尊重」與「被愛」的權利。
去年暑假,我和幾個朋友一同去參觀畢士大教養院,拍攝小朋友的生活起居與教育,希望能夠讓更多人認識這樣的機構、這些需要幫助的小朋友。短短幾天的相處,我非常的感動,因為我覺得這個環境充滿了愛。
殘缺的孩子更需要在充滿愛與包容的環境中成長,讓他們殘缺的肢體不再惡化、讓他們的心靈充滿被人愛的喜樂。當孩子毫無戒心、全心全意地招待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時,我覺得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天使的模樣。老師與孩子的互動也讓我特別感動,許多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但是經過長久的相處,老師已經能從他微弱的語言能力中找出法則,溝通無礙。
畢士大很用心在照顧這群孩子,水療、音樂療法、溫水游泳池、復健遊戲室等等,都讓孩子在最少的痛苦中可以得到復建的效果。旁邊的花蓮門諾醫院也有醫生定期來為孩子看病或做健康檢查,畢士大與社區也保有良好的關係。
但是,這些孩子只有在像畢士大這樣的環境中才會受到保護與關愛,離開了這個溫暖的家,他們在社會上會遭受到如何的對待?他們仍然會受到尊重與照顧嗎?
『希望能夠提供他們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理念之下,畢士大募款建蓋了一個「庇護工廠」。「庇護工廠」裡面有烘焙屋、手工房、咖啡屋、美髮屋、成品展售室等提供工作的場所,還有職能治療室、輔導室、家庭宿舍。建立的意義是想讓這些身心障礙的孩子學習做一個「成人」,把原本在院內所接受的生活規範、正規教育、純熟技藝等都用於其中;自食其力、快樂又有尊嚴的活下去。
畢士大花了10年的時間四處奔走,目前已募得1億4千多萬的金費,而庇護工廠的硬體設備已經逐漸完工,目前尚缺乏1千萬的軟體設備,希望善心人士可以繼續給予畢士大支持與鼓勵,讓他們的庇護工廠可以軟硬設備都有足夠的資金,提供身心障礙者一個良好的工作廠所。
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如果你有感動,請你關心且支持畢士大的庇護工廠募款、提供他們一些短缺的物品,抑或是你有時間與精力,一同加入畢士大的志工團隊,親自為這群孩子服務。
以下是畢士大的網頁,請大家參考並繼續支持!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加油!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