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假如陳定南天上有知

2011/09/19 15:51
3,485次瀏覽 ・ 4次分享 ・ 11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記者李清貴特稿】曾經擔任過宜蘭縣長及法務部長的陳定南,二00六年十一月因為肺腺癌離開人世,臨終之前,特地交待家屬過世之後不設靈堂、不辦公祭,遺體七十二小時內完成火化。但感念及支持他的民眾後來卻為他設立紀念館及豎立銅像。如果陳定南天上有知,他會怎樣看待這些事情?

 

照片

照片

曾經擔任過宜蘭縣長及法務部長的陳定南,二00六年十一月因為肺腺癌離開人世,臨終之前,特地交待家屬過世之後不設靈堂、不辦公祭,遺體七十二小時內完成火化。這樣的行徑對照陳定南生前的行事風格,可以說是完全?合,也彰顯他獨特與不平凡的性格。
陳定南過世之後,感念及支持他的民眾發起成立「陳定南教育基金會」,並在陳定南的老家三星鄉義洲路興建一座「陳定南紀念園區」,希望藉由紀念館保留陳定南生前所遺留下來的大批手稿及史料。而今年七月更在紀念館當中豎立一尊陳定南銅像。
其實無論是「陳定南教育基金會」或「陳定南紀念園區」,主要目的都是希望發揚陳定南「廉能」及「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是一種價值的保存與流傳,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基金會成立到現在,到底做了多少發揚陳定南精神的事?興建紀念館、豎立銅像是陳定南想要的嗎?這樣的作法符不符合陳定南的行事風格?這一點主事者有沒有去深思?去探討?如果陳定南天上有知,他會怎樣看待這些事情?
有人說「人」是複雜的動物,因為人的心理層面不容易理解,其實,人一般可分為「精神」與「肉體」兩個層面,精神層面或可稱為心靈層面或心理層面,是一個人內在思維之所在,是相當幽微的地方。雖然說心理層面不容易理解,不過,人會藉由所言、所行顯露他的心靈思維,即使是所謂「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有些時候還是會在他的言談或肢體語言當中無意間表露出內心深處的意念或想法,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行為模式。
「人」除了由內而外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模式是「由外而內」。所謂的「由外而內」是人藉由外在行為模式的訓練達到心靈的一致化,套句現代的電腦用語或許可以稱之為「格式化」。這種「由外而內」的模式在軍隊訓練或宗教信仰當中普遍被運用。當一個新兵進到軍隊當中,通常會被要求要有一致的言行舉止,像一些基本教練就是希望藉由外在訓練達到內在改變,也就是所謂的「內化」。許多宗教也都有祂的一套「內化」模式。
從陳定南教育基金會目前的一些作法來看,某種程度上,已經將陳定南神格化了。姑且不論陳定南喜不喜歡這種方式,就現實層面來說,就算神格化,也應該要有一套把他的精神「內化」為人們心中價值的模式,就像一般宗教那樣,這一點,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好像也沒有積極作為,如果陳定南天上有知,是不是會更加慨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素素 (未驗證) ・ 2011/09/20 08:03

死了一個陳定南產生更多有正義的公義的人.才是有意義.我還認識有人恨陳定南.因為他也有犯錯的時候.矛盾糾結的生命紀事─島國殺人紀事二盧正案 盧家人到現在還是很是無法原諒陳定南http://blog.yam.com/afae902/article/1128408

宜蘭在地生活 (未驗證) ・ 2011/09/20 08:42

In reply to by 素素 (未驗證)

很多事情都存在著角度與立場的問題,那是很難避免的。但社會自有一套正義與公理的標準,符不符合這個標準,是可以經由很多事實加以檢驗的。

吳芳德(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未驗證) ・ 2011/09/21 00:01

謝謝您對敝基金會的關心與指教!
陳定南紀念館目前仍在佈展中,
預計於100年11月5日正式對外開館,
開館後歡迎您再來參觀,並給予意見。

在現今多元價值的社會中,
敝基金會可以接受各種不同的觀點與判斷。
但如以目前館中有一座坐在椅條上的陳定南銅像,
即遽斷將陳先生神格化,某程度亦是一種偏執?
此自可接受公斷。

李清貴 (未驗證) ・ 2011/09/21 07:05

In reply to by 吳芳德(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未驗證)

很多事可經由對照顯現出他的真意,不是某一方說什麼它就是什麼,神格化不見得有什麼不好,但這一段時間以來基金會到底做了多少發揚陳定南精神的事才是應該要去探討的。這一部分是公共議題,可以有不同的立場與意見,也可以用更寬廣的心去討論,是否"偏執"留待各界公評。

lumi (未驗證) ・ 2011/09/21 17:32

"基金會到底做了多少發揚陳定南精神的事?"

志工們在故居舊宅對訪客悉心解說展版故事,不也是發揚陳定南精神的方式之ㄧ?!當我們深受故事感動而自省己身,甚而影響週遭親友,不就是傳承?!

本人曾多次參訪園區,每當看到老人家望著陳定南先生遺物而落淚,心中竟也會糾結、難過...看著大家爭相與銅像拍照,心中不免暗自咒罵:我為什麼沒把相機帶來?

本人深信紀念館的設置,對許多人來說,確實具有著極大的意義!相信基金會對"發揚陳定南精神"定有其階段性的規劃。期待基金會長程的面向展現會是李清貴先生所希望的 ~

關心宜蘭、關懷台灣的每一位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為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加油!  

小宗 (未驗證) ・ 2011/09/21 20:07

我曾經參觀過紀念館,那時候還沒有銅像,樹立銅像基本上已經窄化了陳定南,記得參觀紀念館的時候有看到一本刊物,裡面有提到廉能政府,這才是要去推動的事,如果只是供人參觀格局真的太小了。希望參與的人把格局放大一點,這樣才能真正發揚陳定南的精神。

Tai-An (未驗證) ・ 2011/09/30 05:01

In reply to by 小宗 (未驗證)

只 會 搞 銅 像 之 類 的 。

李清貴 (未驗證) ・ 2011/09/22 10:32

很高興看到不同的意見回應,也希望本報導能夠激發更多的省思,讓社會朝更良善的方向發展。

ㄚ摩 (未驗證) ・ 2011/09/22 18:14

定南兄留給台灣人民最大的遺產是他的深度人文風采與處事遠大效能,而這正是台灣現階段發展所極度欠缺的價值元素。

哲人已遠,遙望天際,不捨之餘,大家熱切期盼陳定南精神可以更深植民間,蔚為文化,帶領台灣往前進步。

我欣慰有這麼多朋友在這裡為台灣美好將來的不同方法來發聲。

Tai-An (未驗證) ・ 2011/09/30 04:58

這 顯 示 我 們 都 是 凡 夫 俗 子 。

Robert (未驗證) ・ 2012/11/20 15:16

知法卻賤法
沽名釣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