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無米樂的故鄉■機械插秧

2008/02/01 14:46
4,437次瀏覽 ・ 8次分享 ・ 4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無米樂的故鄉■

機械插秧

照片

照片


「後壁鄉」在明鄭時代屬承天府天興縣。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設台南台灣府,下設台灣、鳳山、諸羅三縣。後壁鄉屬諸羅縣,那時尚是荒蕪之地,雍正年間設廳,改屬鹽水港,後來屬嘉義廳的庄堡合稱「後壁庄」。台灣光復後設置「後壁鄉」。

「後壁鄉」位處台南縣最北端,東迄白河鎮、西與鹽水鎮相接,南隔急水溪昆鄰新營市與東山鄉、北面則以八掌溪與嘉義縣水上鄉、鹿草鄉、義竹鄉相望。境內地勢平坦,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之狹長平原,總面積約71.20平方公里。由於具有豐富的水資源,遍植水稻,是嘉南平原的穀倉,其耕地面積達三千五百多公頃居全台之冠。                                           

    菁寮與「墨林」名稱沿革:清朝時屬鹽水港廳下茄苳北堡,由於此地人民大都種植「青仔」(一種染料樹),因產量豐富,人民生活得改善,為促使普通種植因此取名「青仔寮」。本地的藍染工藝,起源甚遠。靛藍織染,不僅提供了染料商品,隨之發展的彩紋圖騰,更宣告了產業文化的誕生。光復以後,本村則以“三角藺草”編織為農村副業。庄內廣行草編,一時蔚為盛事。日據時代將青仔寮「菁寮庄」分成七堡,光復後重新劃名,七堡抽籤,抽中者使用原名,其餘自行命名。菁寮村即為幸運者,而墨林村則由當時阮謙先生,就當地人才出眾,取名墨林村(墨客林立之意)「後?村: 緊鄰八掌溪河畔,昔日私人製糖之草寮林立,又位處「菁寮」聚落之後,因而得名 .       

「菁寮」聚落乃是帶動「後壁鄉」發展之源頭.1919年「菁寮信用組合」,「菁寮北勢老街」,1911年建立「菁寮國小」,1952年的「菁寮戲院」皆是代表後壁鄉,最早的金融業務,商店街商圈,學校,娛樂場所,整條「嫁妝老街」的繁華景象,熱鬧非凡,甚至有數間的「酒家」,「查某間」,「販仔間」,「美容院」,「傢俱店」,「布行」,「輕便車道」,「自轉車店」等等高經濟能力,可做見證.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