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街區|日治時代嘉義針車行五代傳承針線情

文字-A A +A

【公民記者蔦沐/嘉義報導】

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在嘉義推動都市計畫與街道改正,以嘉義火車站為起點,開設了「大通 (現在的中山路)」及「二通 (現在的中正路)」兩條主要道路,作為棋盤式街道規劃的基礎。「大通」多為日本人開設的店鋪,「二通」則沿襲清代的發展,多為台灣人所開設的店家,又稱「本島人街」。因為二通以前就是南北雜貨的集散地,有不少藥材、原料、零件的店鋪,有些店鋪至今仍營業中。嘉義知名美食「林聰明砂鍋魚頭」也在二通街區中。

嘉義市近年致力於舊城活化,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二通街區是嘉義市的重要象徵,成為舊城活化的重點區域。嘉義市政府透過「新二通產業創新」、「青年創業」以及「店家改造」三個策略,搭配已執行多年的「舊屋力」以及「老屋卸妝」計畫,媒合專業設計團隊,以設計力整建老屋,協助傳統產業創新,逐步找回二通的「生活感」,為二通街區增添新的活力。

嘉義針車行」為二通街區活化的其中一環。「針車」就是裁縫車、縫紉車,曾經是許多人的嫁妝標配,也有許多婦女靠著針線活,客廳即工廠來養大兒女,最有印象的,就是學生時代幫忙繡學號的阿姨。「嘉義針車行」於1944年開業,至今傳承第五代。

今日到訪巧遇第四代頭家娘游貴襴耐心解說。頭家娘早年就讀服裝科,民國70年嫁給第四代頭家,店內有許多縫紉作品是頭家娘當年的家政作業,以及後來的文創產品。從頭家娘的分享得知,第一代從日本時代就住在二通,房舍樓高兩層,用檜木所建,當年在二樓可以直接看到嘉義火車站 (現在全被後來新建的透天樓房給擋住)。早期台灣製造業不興盛,原料都從國外進口,於是部分家人便移居日本,從當地採購零件寄回台灣,再由台灣的家人將零件組裝成完整的針車,賣給工廠及民眾。

時至今日,紡織產業歷經自動化及外移等,市場對於針車的需求不如以往興盛。第四代頭家吳震泓平日會到嘉義及雲林監獄教授受刑人裁縫的技巧,製做一些文創商品;店內則以維修為主。頭家娘也分享:之前有位客人找到家裡一台老舊的針車,一使用就卡住,為了修復這台媽媽的嫁妝,從網路上找到「嘉義針車行」,請頭家幫忙修復。頭家修理好的不只是針車,也修復女兒對媽媽的愛與記憶,這也是「嘉義針車行」持續經營的價值與動力。

嘉義市於11/25~12/10舉辦「打開二通—嘉義市二通生活圈街角館成果展」,重新介紹二通街區讓民眾探索,認識二通的現在與從前。

↑嘉義針車行位於嘉義市二通街區,於1944年開業至今,傳承第五代。

↑店內擺放各種款式的針車與裁縫機器,見證針車的演進。

↑第四代頭家娘游貴襴很熱情的為來訪的民眾解說。

↑牆上的裝飾是第四代頭家娘就讀服裝科時的作品,非常細膩。

↑雖說店鋪是1944年營業,但這棟建物在昭和十七年(1941年)即已建造完成,全屋主建材為檜木,樓高兩層。

↑這台是店內最古老的針車,有近80年的歷史,運轉起來還很滑順。桌子則是檜木製的,目前已停產。

↑在車架(左上)、針車(右上)、及老屋的木板上(下),均可見嘉義針車行(東鄉牌縫衣器)的船錨商標。

↑嘉義針車行的家徽為梅花中間有一個「吳」字,期望吳家製作與修理針車的技術可以持續傳承。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3.09.04

momoshang

加入時間: 2023.09.04
26則報導
9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吳杯初濟生病院|朴子首座洋樓式醫院宅第

2024-04-02
瀏覽:
5,218
推:
0
回應:
0
1:09

鹽水神社|百年校園中的迷你神社暨日式孔廟

2024-03-14
瀏覽:
5,220
推:
27
回應:
0
6:47

最火元宵!嘉義鹿草【火馬祭】神駒奔騰禳瘟祈福

2024-02-25
瀏覽:
6,661
推:
73
回應:
0

【走春】嘉義「桃城」東南西北舊城門巡禮

2024-02-15
瀏覽:
6,398
推:
1
回應:
0

忘憂森林落羽松秘境!嘉義太保魚寮遺址

2024-01-20
瀏覽:
22,683
推:
36
回應:
0
0:59

《阿叔》也來過!不在東石的「東石神社」

2024-01-05
瀏覽:
7,936
推:
0
回應:
0

鹿草日曬麵|守護食安逾一甲子的庄腳老店

2023-12-10
瀏覽:
9,314
推:
0
回應:
0
1:44

12年一次!《海表聖會》媽祖巡安遶境沿海七鄉鎮

2023-11-27
瀏覽:
9,126
推:
26
回應:
0

二通街區|日治時代嘉義針車行五代傳承針線情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209篇報導,共12,81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209篇報導

12,81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