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非人類DNA 李承龍鑑識有功

文字-A A +A

【記者李慧晶/新竹報導】

  李承龍生長於雲林縣元長鄉,是著名刑事鑑識學者「神探」李昌鈺的得意門生。李承龍致力於鑽研「非人類DNA」這個領域,是世界各國少人投入研究的領域,並藉由「非人類DNA」屢破奇案,引起世人矚目。現任新竹市警察局鑑識課股長的李承龍,也在清華大學、中正大學等校任教,極力推廣鑑識科學教育。

  李承龍除了為新竹市警察局鑑識課股長外,也擁有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監事、美國鑑識科學學會正會員等多項簡歷。李承龍笑說:「當初是誤打誤撞進入鑑識科學系。」由於當時國內首次新增鑑識科學系,李承龍是第一屆的鑑識科學系學生,剛入學時對該領域完全不了解。而李承龍在鑑識科學系唸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鑑識科學的應用範圍廣闊,除可破案找尋真相外,也可幫助無辜的人洗脫罪名,促使李承龍開始對鑑識科學產生興趣。李承龍在攻讀博士期間,受到李昌鈺親自調教,除了在實驗室和教室授課於李承龍外,李昌鈺也常帶他到國外參加研討會、發表學術論文,並實際參與偵辦許多國家難解的刑事案件,增加李承龍對鑑識科學的了解,獲益良多。

 

李承龍為李昌鈺的得意門生,目前為新竹市警察局鑑識課股長。圖片來源/李承龍提供

  李承龍指出,在犯罪現場除了有人類的DNA外,也有非人類的DNA如植物、動物,往往是破案的關鍵,但非人類物品卻常常被當作垃圾處理,李承龍因此決定選擇被認為是垃圾的物品作研究,幫助破案。由於目前研究人類DNA的專家已有不少,相反研究「非人類DNA」的專家並不多,因為「非人類DNA」是一項新的研究,李承龍表示在研究過程中無法找到相關文獻,使他無法參考前人的做法,讓研究的過程更為艱辛,只好花更多時間和心思作研究。李承龍希望他所鑽研的「非人類DNA」領域,能引導更多國內外的鑑識科學人員留意犯罪現場的非人類DNA,利用非人類DNA破案,找尋真相。李承龍曾經藉由非人類DNA鑑定,發現凶殺案受害女孩腸胃中未消化完全的荔枝肉,是其男友家中後院所種植的,戳破了其男友許久沒見面的謊言,順利地把嫌犯逮捕歸案,使這起案件水落石出。

  李承龍在鑑識界頗有名聲,且業務繁忙,但仍在多間大學開課任教,如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正大學。李承龍表示目前台灣有鑑識科學課程的學校非常少,因此希望藉由開課推廣鑑識科學,讓更多有興趣的人進入鑑識科學的領域。「開課就像開一扇窗給他們見識。」李承龍說,他希望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鑑識科學。在大學開鑑識課程,是李承龍吸引更多學生投入鑑識領域的方法。「鑑識科學是跨領域的學習。」李承龍說,強調鑑識科學並沒有科系的限制。無論任何科系的學生,都可以學習鑑識科學,讓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這個領域,貢獻所學於犯罪防治上。

  李承龍規劃在未來的鑑識科學領域,能研究犯罪現場的味道。他認為味道是主觀的,且沒有科學鑑定。目前李承龍和清華大學相關人員在研究一套關於味道的概念,希望未來可以判斷犯罪現場所遺留的味道,並當個出色的鑑識專家,為民眾的治安貢獻一份心力。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25則報導
2,194則影音
575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2,589
推:
1
回應:
0
2:53

嘉義獨特廟宇文化 民雄騎虎王廟

2024-05-27
瀏覽:
2,004
推:
0
回應:
0
3:00

藝術之後 文物修復的情與理

2024-05-27
瀏覽:
1,786
推:
1
回應:
0

嘉市無形文化資產 隍義堂什家將

2024-05-20
瀏覽:
2,327
推:
0
回應:
0
3:00

麵麵俱到 彩色麵條晒出溫情

2024-05-20
瀏覽:
3,963
推:
2
回應:
0
2:56

樂在其中 三味曲用歌聲療癒長者

2024-05-20
瀏覽:
4,608
推:
0
回應:
0
2:58

玩弄於股掌之間 在地劇團的變遷

2024-05-13
瀏覽:
6,481
推:
14
回應:
0

師生攜手在地同樂 三興芒果節

2024-05-13
瀏覽:
4,925
推:
0
回應:
0
2:58

民雄車站旁 公有停車場大變身

2024-05-13
瀏覽:
4,070
推:
2
回應:
0

辰宇落雁體 高中生手寫的溫度

2024-05-06
瀏覽:
4,226
推:
0
回應:
0

創非人類DNA 李承龍鑑識有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238篇報導,共12,85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238篇報導

12,85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