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住養護所的無奈,但是否可以更接近日常生活?養護住民每天下床兩次的標準流程,是否適當?老媽癱了的右腳能支撐了!
好奇寶寶因為老媽住在養護所,瞭解到一般養護所對住民的標準流程都是每天下床兩次,每次兩小時,其他就都抱回床上躺著,連下床洗澡也在這兩次以內。心裡有很大的疑問,這樣的流程對老人養護好嗎?記得曾經看過實驗,對健康人長期臥床在一個月內就可能有很大的問題,好奇寶寶想弄清楚。
不要一股腦說是老化惹的禍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nursing/old/index.html?pid=30082&p=detail
您印象中的老年人是什麼模樣?是杵著拐杖緩慢行走,還是健步如飛?是健忘固執,還是有著人生的智慧?在許多人的心中,普遍覺得老化帶來的就是視力模糊、牙齒鬆動而咀嚼差、走路跌跌撞撞、吃很多藥…
人家他們老當益壯耶!
實際上一個正常健康的老化,不必然是如此。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基隆的郭爺爺,八十歲還能衝浪騎單車上太平山;芬蘭中部小鎮七八十歲的老人家還能翻觔斗、在吊環上倒立…….他們的目標是「臨終前兩週才躺在床上」。。。。
@@@@@
好奇寶寶好奇,如果沒有臨終的意識,而不躺在床上,是否兩週的時間還可以更加縮短?
十一年前先父沒人照料,自願的跑到醫院安寧病房去住,榮總不收,認為是健康的人,但是老父親,還是到附近的區域醫院去住,結果一個病床高高,上去後就沒有下來,整天躺在床上,四天後就走了。。。現在想想無限欷噓。在家中他還是正常作息,只是累的時候,上床躺躺,等到吃飯才下床,三餐吃飯後看報紙或電視,接打電話,晚上洗澡後上床睡覺。我不能理解為何會這樣!我還沒有心理準備!我現在堅信,當時如果請外勞在家幫忙,他不必煩惱喝水吃飯日常起居的瑣事,一定還可以有一些日子可活。可是當時我不理解。
現在老媽中風了,需要重度的照顧。因為住家沒有電梯,所以選擇住養護所,心裡以為是可以正常作息,像我在醫院請24小時看護照顧老媽一樣,每天睡到自然醒,喝杯溫開水,洗臉刷牙準備吃早餐,吃完早餐吃藥休息後,醫生會來巡房,我們找空檔陪老媽說話按摩復健,累了就睡。中午吃飯,睡午覺,起來做復健,累了又睡,下午天氣好時就出去醫院公園散步,有時也趁天氣好洗澡,洗完澡累了就睡,正常六點吃晚飯,吃完飯推到病房外走廊透透氣,讓胃消化,也和其他病友家屬聊聊天,再回到病房,又是按摩被動復健動作,累了就自然睡去。每天三餐後就洗假牙。後來插了鼻胃管,也大致是相同的模式。至少是我認為對老媽活著的這一件事情來說,是更有生活品質的。
但是我曾走訪政府評鑑優等的機構,發現還是同樣以機構照顧起來方便的流程在走,而不是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曉得臺灣這許多即將步入需要照護的人,知道真相後,仍可以就這樣下去嗎?我本身很難接受這樣的養護環境。現在不站出來爭取,將來就輪到自己了。。。
304 看到老媽貪中風後的右腳能支撐住不滑落下來,對復健有大的想像空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JxMu2xn_w&feature=youtu.be
相關報導:
生活情境訓練 失能老人復健治療新指標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nursing/old/index.html?pid=33637&p=detail
生活情境訓練 失能老人找回生活功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