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慈心」用行動證明 農友權益與生態保育能兼顧

2012/07/29 08:35
1,94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水雉在日治時期,因其能相容於菱角田、蓮花田的生活形態及特性,曾被日本政府列為天然紀念物,也就是現今的保育鳥類。然而,由於農村人力老化,為了省工、省成本而直播水稻的農友,因為水雉及其他鳥類啄食田裡作物會導致收成的損失,於是將噴上農藥的稻穀灑入田裡,毒死了大批的水雉與其他鳥類。這場人與其他生物相互爭奪生存權益的悲劇,在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慈心」〉致力想出農友與自然生態和平共處的方式後,終於畫下句點。

一輛飄揚著讚頌歌聲的大巴,停在台南一間民宿前方,只見一群充滿活力的人們,下車後迅速散開,各自衝到附近的南瓜田裡,幫助農友收割。將收割下來的南瓜運回民宿後,這群人隨即買下這些剛收成的南瓜,迅速坐上大巴離開。「整個過程就像一場夢」,當地的農友說。

這群充滿活力的人來自慈心,這場「收割任務」看似溫馨,起因卻很令人悲傷:慈心於數年前接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邀請至台南官田,發現當地的農友,因為水雉及其他鳥類啄食田裡作物會導致收成的損失,於是將噴上農藥的稻穀灑入田裡,毒死了大批的水雉與其他鳥類。

台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何一先痛心的說,水雉在日治時期,曾被日本政府列為天然紀念物,也就是現今的保育鳥類,由於其能相容於菱角田、蓮花田的生活形態及特性,堪稱是農村指標生物,農友採行這樣的方式,會對台灣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傷。

不過農友們也有苦衷,他們無奈地表示,這些鳥類會偷吃農友們辛苦耕種的農作物,影響收成。這場人與其他生物相互爭奪生存權益的悲劇,在慈心致力想出農友與自然生態和平共處的方式後,終於畫下句點。

慈心的工作人員,在了解農友們遭遇到的困難後,設法說服他們採用有機方式耕作。然而,因為農友們對有機耕作缺乏信心,導致推行過程困難重重。但是慈心的工作人員仍然挨家挨戶的拜訪、說服農友們接受,「剛開始,一直看到〈慈心的工作人員〉真的很煩,因為我們是覺得〈有機耕作〉不太可行啦!」,一名農友如此說。

「不過,後來『慈心』的人真的幫了很多忙!」,另一名農友說。慈心工作人員的努力不懈,感動了當地的農友。現在許多官田地區的農友已採行這種耕作方式,達成人與自然生態和平共處的目標。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